广汽传祺更换董事长
5月15日,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广汽集团宣布冯兴亚卸任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务,由閤(gé)先庆接任,同时部分高管发生变更。冯兴亚此前担任广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广汽传祺董事长。他在广汽集团任职多年,曾推动广汽传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据悉,閤先庆于1973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他曾在广汽集团内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广汽商贸董事长、广汽本田销售负责人,以及广汽丰田董事长等,具有丰富的合资管理和自主品牌战略经验。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93 891辆,同比下滑23.8%,其中4月销量24 650辆,同比下滑34.67%,成为广汽集团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
中国重汽换帅:董事长刘正涛、总经理刘伟
5月15日,中国重汽集团官网显示,中国重汽领导层迎来调整。其中,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为刘正涛,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为刘伟。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还包括: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蒋朋朋;党委委员、财务总监李霞;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明皓;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德春;总工程师丁惟云。
据悉,新任董事长刘正涛现年54岁,拥有31年集团内部任职经历,曾主导新能源战略规划及国际化布局。原管理层成员刘伟升任总经理,其长期参与集团核心管理的背景为平稳过渡提供保障。
日产宣布裁员关厂
新上任的日产CEO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在财报会上承认,目前,日产的收入已很难支撑产生的成本。基于此,日产正在采取更多行动降本。
5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全年,日产汽车由盈转亏,净亏损6709亿日元,此前2023财年盈利4266亿日元。受销售竞争加剧的影响,日产汽车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0.6%。日产将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外汇、材料成本增加、销售业绩下降等。从盈转亏的过程中,销量下降是日产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334.6万辆,同比下降近3%。在中国市场,由于日产继续根据需求调整供应,并面临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激烈竞争,零售销量下降约12%。根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2024年,日产中国区销量约为69万辆,而在2021年,日产中国区年销量超过113万辆。3年时间,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几近“腰斩”
日产降本的具体措施包括关闭工厂和裁员:到2027财年,日产将在全球范围内把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产能降至250万辆,但必要时可以有50万辆产能的提升。同期,日产还计划裁员2万人,其中约65%来自制造部门,18%来自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17%来自研发部门,并且主要是合同工。
关税战“暂停”,汽车产业迎喘息之机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交锋,中美关税战终于按下暂停键。
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高层会谈中达成多项积极共识,为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美于12日发布的联合声明提到,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在这场激烈的关税战中,汽车行业无疑是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车载芯片等关键领域,这一系列举措对汽车行业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从生产成本的上升,到供应链的受阻,再到市场需求的波动,无一不让汽车行业在这场关税风暴中飘摇不定。然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美国汽车业也反受其害。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导致汽车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据行业专家分析,每辆进口车成本将因此增加6000-8000美元,直接导致美国市场汽车零售价普涨15%-20%。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关税调整可能为汽车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长期走势仍待观察。市场层面反应积极。消息公布后,亚洲与欧洲股市普遍上涨,标普500指数期货涨幅达3%。原油价格上扬,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强。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上涨超过0.5%,随后回吐部分涨幅。中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6个基点,创下3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