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客车产业多依托大型汽车集团运作,这些集团不仅提供客车制造,还拥有完整的配套体系。诸如沃尔沃、奔驰等知名品牌,主要制造高品质但成本较高的豪华客车,然而其产量相对有限。由于全球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大型客车的市场价值呈现出显著差异,北美地区的平均价值高达200万美元每辆,而非洲和亚洲地区则相对较低,大约在80万美元每辆。
去年,宇通客车成功跃居为全球首家年产量突破6万辆的企业。在中国,宇通与金龙系两大巨头形成的双寡头格局预计将进一步稳固。与轿车市场不同,国内客车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利润率相对较低。当前,中国客车市场正经历着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类似的阶段,当时日本高铁的崛起和家用轿车的普及导致客车销量短暂下滑,随后日本客车制造商如日产、铃木等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客车企业正积极寻找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以宇通客车为例,其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其大型客车价格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一半,韩国客车的70%。鉴于非洲、南美、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相对滞后,公共交通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客车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在这些市场中,除了印度外,中国客车在性价比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
随着客车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海外市场,国内新能源市场也因国家政策扶持而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在客车生产过程中,高档客车的成本构成中,车身占据最大比重,约为48%,发动机、前后桥、空调、悬架、变速器和玻璃等部分则分别占据不同的比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宇通客车会特别注重其车身电泳技术和发动机热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尽管国内客车在技术上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不应成为我们贬低或嘲笑的理由。在车辆制造领域,无论是轿车、客车还是卡车,能够跻身世界级企业的品牌并不多。而宇通和金龙等国内企业正展现出这样的潜力,值得我们期待与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