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重磅出击,销售策略全面调整,聚焦新能源车

“履霜坚冰至。” 这句老话,放在今时今日的车市,尤其应景。

曾几何时,提及座驾,脑海中浮现的多是那些声名赫赫的合资老厂牌。它们铸就的“铁皮疙瘩”,那叫一个经久耐用,仿佛能传给子孙后代。可风水轮流转,新能源的浪潮犹如一场猝不及防的飓风,横扫了传统的销售阵地,那些后起之秀,各出奇招,把老牌劲旅们搅得有些手足无措。

一汽大众重磅出击,销售策略全面调整,聚焦新能源车-有驾

就拿一汽-大众这位昔日的销量霸主来说,面对这股“电动风暴”,也嗅到了异样。过去那套兜售燃油车的路数,眼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你瞧,新锐势力们玩起了直营模式,搞起了用户社群,直接与顾客面对面。反观传统的4S店,层层叠叠的经销链条,不仅信息流转缓慢,有时顾客想打探新能源车,还得跟专卖燃油车的销售磨上半天嘴皮子,这般境况,怎能不让人扼腕?

一汽-大众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曾一度设立ID.运营中心,意图效仿新贵们的路子。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更像是个“四不像”——燃油车部门依旧权重,新能源业务反而落得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至此,他们才幡然醒悟:新能源绝非可有可无的“偏房”,而是未来安身立命的“正室”,必须倾尽全力,投入这场没有退路的战役。

一汽大众重磅出击,销售策略全面调整,聚焦新能源车-有驾

于是乎,一汽-大众近期祭出了“大手术”,对销售体系进行了一次釜底抽薪式的调整。说白了,就是要把以往那种“各自为营”的散漫局面彻底打破,转变为“全员冲锋”的态势。昔日市场部、用户运营部,各有各的地盘,一旦出现问题,便开始了“踢皮球”的游戏。如今则不然,全部并入客户体验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了内耗。更令人侧目的是,原先的ID.运营中心被直接“斩首”,新能源业务不再自立门户,而是彻底融入了整个销售脉络。这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今后卖车,不分油电,皆是自家血脉,皆需倾注心力。

此外,他们还在大力扩充产品团队,尤其是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与采购上。毕竟,新能源车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智能化更是无法绕开的藩篱。与小鹏联手打造的CEA架构新车,便是剑指新势力,要在智能化领域扳回一城。这架势,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一汽大众重磅出击,销售策略全面调整,聚焦新能源车-有驾

当然,一汽-大众并非全无倚仗。其深厚的家底不容小觑,去年166万辆的销量,足以让数个新势力望其项背。再者,传统车企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把控、质量管控方面,那是经年累月的沉淀。加之背后有大众和一汽两大巨头的鼎力支持,新技术也能迅速弥补短板。

然而,前路并非坦途。组织架构的调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真正触及用户心底。新势力缘何能够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用户思维”的渗透,譬如蔚来的服务理念,理想的家庭定位,皆已深入人心。传统车企转型最难的,莫过于摒弃那种“卖车就完事”的旧习。若一汽-大众此番调整,真能像新势力那般重视用户体验,将用户视作“手足”,而非流于形式的口号,那么仍有翻盘的可能。倘若只是换汤不换药,依然用老一套来推销新能源车,恐怕便真的错失良机了。

诚如那句箴言所揭示的,不破不立。一汽-大众此番“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在传统车企中实属罕见之举。但“破”而后能否真正“立”起来,才是关键所在。能否彻底卸下燃油车的沉重包袱,将新能源车视若“掌上明珠”般呵护,这将决定最终的战局。2026年,这场硬仗的结果,值得我们拭目以待。其胜负,不仅关乎一家车企的沉浮,更折射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中挣扎与蜕变的希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