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

明明是刚出质保期的“娇车”,怎么就开始闹幺蛾子了?

蹭个马路牙子,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移位; 跑个高速,那呼啸的风声、轮胎的摩擦声,恨不得把耳膜戳穿。

咱老百姓攒俩钱儿买个座驾不容易,指望它遮风挡雨,结果它倒先开始“耍性子”了。

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有驾

这事儿,说破天也就是个糟心事儿。

进4S店吧,张口闭口就是“建议换总成”,几张毛爷爷像撒纸钱一样哗啦啦就没了。

可不去吧,这怪响听着闹挺,总感觉车子随时要散摊子。

关键来了,那些听着唬人的异响,真就非得大出血才能摆平吗?

就拿天窗举例,稍有风吹草动,4S店就给你扣上“滑轨崩了、电机歇菜了”的帽子,直接让你换总成。

五千大洋打底,这钱花得肉疼啊!

但实情是啥?

八成天窗的动静,其实就是密封胶条老迈,日头底下暴晒后变硬,跟车顶磨蹭出声儿。

解决法子也简单,花个十几块钱买瓶硅脂膏伺候一下,立竿见影。

还有排水管,没个着落,车速一上来就开始共鸣,用扎带捯饬一下就齐活儿。

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有驾

甚至有些时候,只是固定螺钉松了,自己抄起个内六角扳手紧巴紧巴,问题就消停了。

再说说中控台的电流声。

这声音就像伏天儿树上的蝉鸣,细碎的,但格外扎耳朵。

搞技术的哥们儿跟我说,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很可能是车机在“告急”。

CPU散热拉胯,温度爆表,电感就开始鬼叫; 功放模块犯病,输出阻抗不对劲,也会有“呲啦呲啦”的电流声; 更要命的是线束接触不良,CAN总线信号受干扰,这都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

别当耳旁风,之前就有老铁因为没当回事,结果车机主板烧穿,维修费直接窜到六千开外。

正确的姿势是啥?

卸开中控台,把散热片上的浮尘清理干净。

用WD-40精密电器清洁剂伺候接口, 记着,可别用普通的除锈剂,那玩意儿腐蚀性太大。

完事儿,加装一个磁环滤波器,抗干扰。

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有驾

这些操作听着唬人,但网上都有攻略,自己操练起来,丰衣足食。

还有那让人脑壳疼的刹车尖叫。

每次踩脚刹,就像杀猪一样,嗷嗷乱叫。

修理厂的伙计一听,立马跟你说:“刹车片磨没了,该换新的了!” 然后报价八百大元一对。

但掏心窝子说,很多时候,这尖叫声压根儿不是刹车片磨损惹的祸。

九成的情况,是因为消音片安装时没抹消音膏,或是刹车片里掺了铁屑,再或是导向销卡壳,回位不利索。

咋整?

自己着手!

卸下刹车片,用砂纸打磨边缘倒角,涂上铜基消音膏,清理导向销并抹上硅基润滑脂。

算下来,材料费也就几十块钱。

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有驾

跟修理厂的报价一比,省下的钱都能下馆子搓一顿了。

底盘异响也是个大坑。

碾过减速带,底盘“哐当”一声,修理厂二话不说:“摆臂挂了,减震器嗝屁了,换!”, 三千大洋又打了水漂。

但真相往往是: 平衡杆胶套老态龙钟,橡胶开裂导致金属撞击; 减震器防尘套脱落,塑料件拍打车身; 或许只是底盘螺丝扭矩衰减,需要定期紧固一下。

甄别这些问题也不难。

慢吞吞过连续减速带,响声有规律,那八成是胶套的问题。

单侧压过路肩异响,多半是减震器顶胶阵亡。

原地打轮异响,那就是平面轴承撂挑子了。

对症下药,才能捂紧钱包。

末了, 唠唠安全带卡扣异响。

修车工教你5步轻松定位车内异响,省下千元维修费-有驾

这绝对是个设计上的疏漏,坑了不少车主。

带预紧功能的安全带卡扣,内部弹簧容易共振,车速在48-52km/h时,特定频率就会引发“嗡嗡”声。

还有插头和底座之间的间隙,稍稍大一点, 在颠簸路段就会发出撞击声。

破局之法也有。

缠绕特氟龙胶带,降低插头晃动; 更换改良版的卡扣; 或者在座椅缝隙塞进海绵条,阻断声波的传播路径。

有些德系、日系车甚至有官方免费更换服务,赶紧查查你的车架号,没准能省下一笔银子。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是: 别被那些“专业”词汇忽悠瘸了, 很多时候,汽车异响并没有那么吓人。

多涨点姿势,自己动手鼓捣一下,就能避免挨宰。

对了,说到这儿,大伙儿肯定想问: 全车隔音到底是不是在交智商税?

我的肺腑之言是: 如果你不做源头治理, 单靠隔音棉,效果真的捉襟见肘。

再说, 劣质隔音棉遇热还会释放甲醛,得不偿失。

所以,劝退那些忽悠你拆门板贴三无产品的JS吧, 与其花冤枉钱,不如老老实实找找异响的病灶。

毕竟,咱花的每一笔钱,都要心里有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