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纯电车型上市,增程销量下滑,难兼顾两种动力

深秋的傍晚,理想汽车展厅的空调显得格外卖力,试图温暖每一个犹豫不决的购车者。

销售员的西装笔挺,但他的眉头却拧成了“1”字,时不时低头看手机上的销量通报。

玻璃门外,城市的灯光闪烁,仿佛提醒着每一个决策:选择,永远是有代价的。

如果此刻你是理想汽车的产品经理,面对一串下滑的月度数据,坐在会议室里盯着PPT,你会怎么想?

理想纯电车型上市,增程销量下滑,难兼顾两种动力-有驾

“鱼和熊掌难兼得”——这不是今天刚流行的词,但显然,它在理想的办公楼里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我们先把证据摊开。

10月,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i8和i6合计卖出了1.3万辆,数据还算体面。

尤其是理想i8,连续两个月稳定在5700多辆,达到了李想“6000辆/月”的战略目标。

理想i6的产能甚至被提前预定到明年,订单量超七万台。

这里的高端纯电市场,理想不算掉队,甚至有点小成绩。

李想曾自信宣称,到年底理想要在高端纯电赛道“保五争三”,目标并不低。

但另一边的增程车阵地,已经悄然失守。

理想L6、L7、L8、L9四款增程车销量全线下跌。

L6销量跌破万辆,环比下滑21%;L7、L8、L9的成绩也都直线下探。

这个曾经靠“彩电冰箱大沙发”打下的市场,现在被问界、领克、腾势等对手轮番冲击,理想不得不拿出“保险补贴”、变相降价,试图补血。

可惜,数据显示,补贴的效果斑驳陆离,像是止血贴遇到了洪水。

放大镜下看,理想的官方交付量31767辆,环比下降6.43%,同比大跌38.25%。

今年已是连续五个月同比下滑。

这不是小波动,是结构性问题。

理想纯电车型上市,增程销量下滑,难兼顾两种动力-有驾

甚至连全年累计销量都比去年少卖了7万辆。

你敢想,去年大家还在讨论理想的增长神话,今年却在反思它的“阵痛期”。

如果说“增程红利”是理想汽车的旧功劳簿,现在这本账已经开始泛黄。

市场数据无情,增程式电动车10月批发销量同比下滑1.9%,零售下滑7.7%。

这是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

新能源细分市场里,增程板块现在是垫底的那一个。

理想的增程L系列年度目标已调低,甚至连“吃老本”的时间窗口都快关上了。

这里可以讲个故事:理想曾靠着“家庭场景”精准切入,给用户带去“全家出游不焦虑”的美好幻想。

那时的理想ONE刚上市,大家都在夸它能跑能充,能装能躺。

但现实总是比广告更复杂。

当产品力不足时,策略上的硬件升级、软件提升、价格补贴,充其量是临时救急药。

外部的竞争对手,内生的转型压力,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都像是关在同一个电梯里的老虎、狮子和跳蚤,谁也逃不掉。

纯电和增程的“双线作战”,在理想这里就像是左手打太极,右手玩俄罗斯方块。

纯电市场初步破局,但增程却急速滑坡。

理想的盘算是:“只要我两手都能抓住,未来就还有戏。”但现实却用销量和利润给出了冷酷的答复:“你只能选一个,或者两个都不选。”

理想纯电车型上市,增程销量下滑,难兼顾两种动力-有驾

从专业视角看,理想的转型困境不是孤立事件。

这是一场“战略变轨期”的典型症候。

汽车行业历来讲究“势”,一旦势头丢掉,后面的每一步都像在湿滑的地板上跳舞。

理想的MEGA纯电车型,今年首秀以溃败收场,品牌形象也遭遇召回和起火事件的冲击。

Q3净利润预估同比下滑超90%,这不是“合理波动”,而是长周期风险的前兆。

如果把理想比作剧本里的主人公,眼下正处于“第二幕的逆境”,而转机,远远未到。

细节推演下去,增程车的下滑,并不是孤立变量。

新能源车用户本质上是“价格和体验的骑墙派”。

一旦竞品在续航、配置、品牌力上有突破,理想的优势就会变成昨天的新闻。

家庭用车场景的红利已见顶,用户本质上并不忠诚于“增程”技术,而是忠诚于“性价比和体验的平衡”。

理想的“硬件焕新”“软件升级”“保险补贴”手法,固然能延缓阵痛,但本质上是补短而不是造长。

等到外部环境彻底变天,补贴、降价就变成了“饮鸩止渴”。

再说纯电阵营。

理想i8和i6算是开了个好头,但绝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产能问题、供应链协同、市场认可度,任何一个节点掉链子,便可能让“初步破局”变成“昙花一现”。

理想纯电车型上市,增程销量下滑,难兼顾两种动力-有驾

而且高端纯电SUV赛道从来不是寡头博弈,蔚来、小鹏、极氪等对手,一个都不会放过膨胀的机会。

李想对纯电“保五争三”的目标,短期还算靠谱,但长期来看,市场的选择是最不讲情面的裁判。

说到这里,必须承认,作为行业旁观者,看到理想的“阵痛期”,内心难免生出几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职业阴影。

毕竟,产业观察者时常像是趴在围栏上看斗鸡,喊得再凶,最后自己也不敢下场。

理想的困境,不只是管理上的“左手右手为难”,更是战略决策的“多线冲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老生常谈;但谁又能真的在高速变化的市场里既要又要还要?

有时候,新闻里“跌了38%”的数字比老板的鸡汤更有说服力。

也许,这就是理想汽车的现实——双线作战,阵痛难免,转型期如同一场高强度的长跑,前面有风,后面有雨。

黑色幽默地说,理想如果继续用去年那一套思路,可能就会像展厅里那台靠角落取暖的空调,开得再猛,也暖不了销量的冷。

回到现场,销售员的手机又震了一下,他站起来,深呼吸后走向下一个客户。

玻璃外的城市灯光,依然闪烁。

理想汽车的选择是继续双线突破,还是果断取舍?

此刻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行业的剧本,永远留有反转的余地。

所以,问题留给读者:如果你是理想汽车的决策者,面对纯电与增程的抉择、面对市场和转型的风雨,你会怎样权衡?

在鱼和熊掌之间,你会如何选择?

或者,你坚信有一天,理想能让它们在同一盘菜里共存?

这个故事,或许还没有结局,但每个人都在等待下一个线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