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从“极狐”启航
每次提到新能源这个话题,总让人忍不住冒出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这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我们现阶段做得够“得劲”吗?每一个品牌都冲在前面,可为什么有些就是走得更快?说实话,这两年,北汽新能源的表现真心让人“刮目相看”,没夸张,尤其极狐这个牌子,真像是插了翅膀。
先从数据开始说,数字很无趣,但踩到关键点就“燃”了。截止到10月28日,2023年,北汽新能源的整体销量突破了30000台,其中极狐和享界两大品牌在成就榜上各占一席。不止这样,按照目前的增速推算,10月最后定数的时候,他们极有可能将月交付量刷新到了32000台。我是说,不到一年的功夫,这一品牌就这么冲到了电动车市场的前列?稍微熟点车市逻辑的都感受得到,背后可不是随大流那么简单,得有点真本事。
极狐的哪款车最抢眼?阿尔法T1绝对算一个吧。有意思的是,这款车9月11号才刚上市,不到一个月直接交付了11096台,说它是“爆款”,一点不过分。而10月份它的大定量就又拉到35000台,自己成了极狐牌子首个单月销量轻轻松松翻越1万台的车型。这份走量速度,绝对够惊艳吧。
但说到极狐的突破,阿尔法T5同样得拿出来显摆显摆。这款全新车刚刚在10月28号的发布会上被推上了“C位”。它搭载的Pro版本的元境智能全域融合架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就是能实现在高速和城区都能“领航驾驶”的智能化系统。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初听时差不多感觉——没人开车?心里怪发虚的,那车到底放得住不?后来一边体验,一边跟工程师聊,我才反应过来,这系统其实本质上讲追求的是“为人省心”,比如条件适合时,车会自动规划线路、避障变道,甚至连超车都能搞定。它的逻辑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实实在在帮用户解放精力。这一点,想明白后我忽然对它多了种莫名的信任感。
不过你以为极狐他们的“野心”就到这儿了?可不止呢。从官方透露的信息后续他们在车型覆盖上会动更多的“心思”,大型MPV、全新中型轿车(极狐S3)、还有新的中型SUV和大型SUV,都列在了未来的计划清单里,说白点,就是想全面锁住更多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不仅仅是车好看这么简单,而是品牌此刻已经打算用“覆盖”把话语权拿回来。
其实说到这里,我得插一句外人的观察。有人总觉得新能源车这行业吧,得靠拼性能、拼续航、拼价位,但你发现没,摆在极狐这儿,不光是这些“硬件”,他们在触达消费者的“软实力”上下过死功夫。截止目前,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点已经铺到了631个,其中155个正在装修,不夸张地说,每翻开一个城市,他们都用“一杯子咖啡”的距离,逐渐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
揭开销量“高速增长”的秘密,如果非得挑个特别点,极狐借力技术的台前幕后故事让我觉得挺难得。这次发布会,他们还抛出了两项“王炸”: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元境智能系统”;另一个呢,就是“神擎增程技术”。简单点讲就是通过对增程式电动系统的良性改造,它在使用体验、安静性上都比家里现在的油车有种“别人没得比”的高级感。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技术有多亮眼,而是“工厂跑不过需求”。享界工厂一天365台,麦格纳工厂340台,T1现在一天600多台,这速度在行业内不能算差,可动力电池、供应链的环节,随时都可能卡着车队起跑。
拿到最后的北汽蓝谷今年第三季度报表,和极狐享界这俩品牌表现挂钩,终于财报里有了些好消息:毛利率首次转正,居然翻到了1.8%。有人会觉得挠头吧,咱们日常生活中股票涨那么一点点都算平常,怎么就有点小感叹呢?放到车企尤其造车新势力这赛道上,突破盈亏分界点就是攻硬仗的信号,尤其在风口较热的新能源汽车里,“能活着,冒出亮点”,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沉得住气的团队。
有人说了,国内新能源车是一场百舸争流的船赛,可不是吗?极狐正在以流水线上的汗水,拼出下一程的实力,说句俗话,接住这起势的机会,甭管未来大路多难铺,都得再来点劲儿才行。
最后想问你一句,你会对这样一个扎扎实实发着光的品牌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