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沙橘子洲头租岚图FREE入门款体验高端新能源的真相,发现所谓高端不过是品牌包装的华丽外衣,实际体验远不如预期令人生失望
---
上周去长沙玩,特地安排了个租车体验,想试试传说中的高端新能源。地点就选在橘子洲头,风景倒是不错。正好看到附近有租车点,问了下,推荐试试岚图的入门款,觉得高端这词放在新能源车上,应该会有点不一样的体验。
租车那会儿,店员还夸:你这次体验,能感受到真正的高端感,绝对值。我心里还琢磨着,够高大上,毕竟这多少得比国内普通品牌好点吧?
接过钥匙,坐进去,第一感觉就像踩进一堆粗糙塑料。方向盘摸起来挺单薄,按键也没什么质感,整个车内仿佛随时会松掉似的。刚启动那瞬间,车里面静得出奇,没有那种未来感的氛围。刹那间我就怀疑,这高端是靠外表忽悠人。
我开始试着踩油门。啊?顿了一下?这点我还感到奇怪。作为电动车,真是应更顺滑才对。一踩油门,车子反应有点迟钝,就像还没完全启动好似的。比起朋友那台岚图梦想家(双电机300kW),我这入门版160kW的,瞬间就被甩远了。
带着一丝疑惑,我打开车机菜单看了看。基本配置就是和同价位里那些普通新能源车差不多:仿皮座椅,基本的辅助驾驶,缺少任何豪华感,甚至没有座椅按摩功能。一开始我还以为它会有点悬挂调校的特色,结果没想到,就像普通家用车一样,悬挂偏硬偏软都没区别。
在体验过程中,我又琢磨:这车到底高端在哪里?车身造型倒还不错,溜背线条稍微有点范儿,但能看出什么高大上没?反倒像是个花哨外壳,里头还用大量塑料件拼凑。
我正跑题想得出神,旁边一个租车的朋友随口说:这车还行吧,比起我之前租的比亚迪唐,差多了。我心里一阵苦笑:知道他们也是普通用户痛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朋友圈截图,不少人吐槽说入门款别指望多高端——大概78%的评论都在说没啥高级感。
我去想了想,这高端新能源的套路是不是早就被拆穿了?品牌包装,再厉害也只是一层外壳罢了。其实我后来还多问了点修理工,那个门店的师傅说:你啊,不知道,很多车标啥的,都是贴上去的,里面工艺和普通车一样。我想,这不也印证了外包装只是皮,真高端是干嘛都还得看用料和体验。
说到体验,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我太较真。毕竟租车试试就算了,也不能期望他啥都好。可是我一直觉得,作为高端标签,这车的核心体验应该让人觉得真舒服。可我上车那会儿,座椅硬得像块木头,除了点劲儿的仿皮,还没有啥特别地方。
换句话说,这高端新能源真不能光看外表,试想一下——如果你本来就是用只花几万买的入门电动车去体验高端,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总觉得,被品牌忽悠了点?车内体验的差距很明显——我还记得之前朋友的车型,座椅溜背、按摩一开,跑这么多小时腰都没感觉累。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国产车标高端是不是都长得差不多?其实也不一定。比如说比亚迪唐的中高配款,动力强,乘坐体验好多了——我算过百公里能耗大约在16kWh左右,按当前电价算,日常用车成本还算可以接受。真要比照对比,也许岚图梦系列才能表现出点高端范儿。
但我也没想太多,只是心里在琢磨:这么多豪华配置,最终还是得看车体验是真挺舒服,还是说光看着很高端就算了。你们觉得呢?真正的高端差在哪?我曾碰到个销售,说过一句话:我们就是靠品牌溜背造型赚名气。我心想:这还真是商品的套路吧。
体验告诉我:品牌包装是重要的,但不代表高端真能靠外壳撑到最后。有时候,买车不过是个感受,不是堆积的数字或者包装的炫耀。
(这段先按下不表)嗯,想想似乎真实的高端可能还藏在一点细节照顾和用料体验里。你们觉得,连高端都能变成这样,奢华感还能从哪里找?还真挺令人困惑的。
---
跳出这个入门体验的小陷阱,心里还在想:下一次得考虑更高配置的型号。比如说带空气悬挂配套的梦想家,也许那才是真正的高端体验吗?不过那价格也高出不少,心里划算得也得算算。算了,我这次光体验感就够了。
结尾留个悬念吧:你们觉得,高端车里面,除了品牌和外观,还有没有啥是真正打动人的点?还是说这只是个追逐看得见的虚幻?我刚才还在跟朋友调侃,买车还是得看自己,毕竟,光外壳漂亮不等于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