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不“上车”,万马科技却装下1500万辆车!车联网隐形冠军的阳谋与野心

当造车新势力在热搜上比拼销量时,一家名为万马科技的上市公司悄悄在互动平台扔出一句话:“暂未与小鹏汽车建立合作”

轻描淡写的回应背后,是车联网战场上一场无声的合纵连横——毕竟,这家公司已经让吉利、理想、上汽、东风等10多家车企的1600万辆汽车实现了智能互联,甚至最新数据已突破1500万辆管理能力

小鹏不“上车”,万马科技却装下1500万辆车!车联网隐形冠军的阳谋与野心-有驾
为什么巨头争相“上车”?

车联网的竞争本质是“数据油田”的抢夺。万马科技的“揽海”全球车联ONE SIM解决方案,就像给每辆车装上了全球流量通行证:通过eSIM技术,车企出海无需与当地运营商反复谈判,一键实现跨国联网、运维管理、合规适配。这种能力让理想、岚图、雷诺等品牌在拓展欧洲、中东市场时,直接将落地时间缩短60%

更关键的是数据价值。智能汽车每天产生10-300GB流量(是普通手机的百倍以上),而万马科技的连接平台如同“数据海关”,既能帮助车企优化车机系统,又能为自动驾驶训练提供燃料。这也是为什么其车联网业务在今年上半年营收暴增58.35%,成为增长最猛的引擎。
不合作小鹏=错失机会?
表面看,小鹏作为智驾头部玩家是优质客户,但万马科技的策略更显精明:

1.聚焦规模化车企:合作方如吉利、上汽等年销量均超百万级,且出海需求旺盛,单客户价值更高;

2.押注技术闭环:子公司优咔科技推出“遨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英伟达合作打造数据工具链,直接切入智驾核心领域;

3.规避内卷风险:新势力车企价格战激烈,而传统车企转型需求稳定,利润空间更有保障。

事实上,未合作或许只是阶段性问题。万马科技在互动平台强调“与各车企积极沟通”,而小鹏今年加速布局Robotaxi,未来对全球化联网的需求必将爆发——此时暂未握手,可能为后续谈判留足筹码。

藏在财报里的“第二增长曲线”

万马科技的野心远不止连接服务。其常州智算中心已投入运营,支持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最新获得的数据中心散热专利,更显露出向算力基建延伸的野心。这种“连接+算力”双轮驱动,使其通信业务上半年营收增长85.89%,工控业务增长40.14%

机构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将翻倍增长104.56%,正是因为看好车联网与算力业务的协同效应。就像太平洋证券所言:“公司已从通信设备商转型为智能驾驶基础设施服务商。”
结语:生态位竞争的时代逻辑
万马科技的选择揭示了一个趋势:在智能化浪潮中,与其追逐所有明星客户,不如深耕核心生态位。当车企鏖战“智驾决赛圈”,提供铲子(连接服务)、镐头(算力工具)的玩家,反而可能比淘金者(车企)更早实现稳定收益。
互动话题
你觉得未来3年,车联网领域最大的赚钱机会是连接服务、数据运营还是算力租赁?评论区用一句话晒出你的判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