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无线充电看起来甚至不像是真的,对吧?它就像《星际迷航》或者《指环王》里的场景,与其说是真正的科技,不如说更接近魔法。但它已经存在于我们的设备中多年,像特斯拉旗下的WiTricity这样的初创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将其引入电动汽车、卡车和SUV,而宝马、沃尔沃和现代也都在努力抢占先机,将量产车型推向市场。

无线充电或许代表着电力的未来,它不仅适用于汽车,还适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等。这项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依靠电池供电的设备。我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每个加油站看到无线充电端口,但与此同时,你不妨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当你的朋友开始向公众推广这项技术时,你就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基本上就像拥有一个车载发电机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如果你对电学稍有了解,那么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这是 一部科幻电影,里面一个恼火的角色对着脑洞大开的科学怪人大喊“用英语说,博士!”,最简单的描述就是,被充电的设备本身就带有磁力发电机。

也就是说,电力是在内部产生的,有点像你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看到的那样。充电板并不是把电“送”进车里,而是在驱动内部充电机制工作。

这是通过一对线圈实现的。充电板有一个“发射线圈”,汽车有一个“接收线圈”。当你把车停在充电板上时,发射线圈会自动检测接收线圈,并产生磁场。磁场使接收线圈中的电子在线圈周围流动,而这种电子流动正是产生电荷为汽车供电的动力。

磁铁是如何工作的?

所以,兄弟,简而言之,就是磁铁。充电器的电磁场会驱动汽车内部的充电装置,使其“屁股”转动起来,产生电能,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两个部件进行物理接触。

为什么汽车还没有配备无线充电系统?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无线充电的好处不难想象。不用再在充电站费力地拉扯笨重的电线,也不用再费力地检查电线是否扭结或损坏。事实上,你甚至不用下车,只需把车停在充电板上,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付款即可。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红绿灯处安装这些充电器,生活会变得多么便捷。这就像在电子游戏中开车一样,你根本不用停下来加油,可以直接开走。那么,无线充电难道不应该成为首要任务吗?

预计无线充电将逐步普及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汽车无线充电,这个问题很像为什么我们几十年来一直没有驾驶电动汽车。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如果你住在一个有相当多公共充电站的地方,现在你或许会觉得这很正常,但要达到现在的水平,需要两党共同努力,投入数十亿美元。

想象一下,你终于让人们接受了电动汽车和充电站,现在你却告诉他们,需要把所有二级充电桩都拆掉,换成无线充电板。这要求可真高。

不仅如此,无线充电只能在支持无线充电的汽车上实现。你不可能把2025款的Cybertruck停在充电板上等着电池充满。刚买了Model S的人也不会想立刻换一辆支持无线充电的车。老款电动汽车可以改装成无线充电,就像WiTricity在2023年演示的福特野马Mach-E那样,但改装成本很高。

我们很可能会逐步过渡到无线充电。首先,我们可能会看到Rivian R1T或宝马 iX的可选升级版提供无线充电功能,并在少数几个地点或家庭充电站提供无线充电。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无线充电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将纷纷效仿,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惊叹没有无线充电我们该怎么办。它就像汽车上任何炫酷的新功能一样,从第一个车载广播系统到自动车窗再到空调,一开始只是个噱头,最终却成为必备品。

嘿,太阳能怎么了?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电动车充电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进步与无线充电无关-有驾

无线充电只是为汽车提供电力的又一种方式,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汽车行业过去尝试过的其他方法,比如太阳能。

如果你是在90年代长大的,你可能还记得,太阳能汽车曾一度被寄予厚望,有望彻底改变整个行业。还记得吉姆·贝鲁西和哈莉·贝瑞主演的电影《与太阳赛跑》吗?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一群夏威夷高中生的真实故事,他们在1990年的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中获得了第18名。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是一场横跨澳大利亚内陆的太阳能赛车比赛,至今仍在以普利司通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的名义继续举办。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太阳能从未真正成为汽车的替代燃料,那就看看《与太阳赛跑》的电影预告片吧。剥去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后,这些汽车与其说是量产乘用车,不如说是被美化了的碰碰车。据普利司通称,太阳能汽车的重量通常约为轻型汽车的六分之一,有些甚至不到300磅,轻到足以让一位经验丰富的举重运动员高高举起。

独立的太阳能装置无法为普通汽车提供足够的电力

太阳能可以用于家庭,你可以把整个屋顶都铺上太阳能板。而对于乘用车来说,满满一屋顶的太阳能板所能产生的电量,仅仅相当于给日产聆风或现代科纳的电池充满电所需电量的一小部分。

Aptera太阳能电动汽车承诺提供更实用的太阳能驾驶体验,但其承诺续航里程仅为40英里,即使是太阳能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也难以满足普通买家的需求。太阳能作为补充能源固然合理,但我们这辈子恐怕很难看到大量纯粹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大众市场汽车了。

汽车发展史上充满了那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想法。归根结底,一切都关乎实用性和效率,而有些解决方案确实比其他方案更智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