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车企仿佛陷入了一场停产风暴。日本铃木旗下的雨燕车型大规模停产,欧洲大众、宝马的电动车生产线减产,美国福特芝加哥工厂的SUV探险者产线停摆,印度的塔塔、马鲁蒂铃木等车企也在评估停产风险。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 “罪魁祸首”—— 关键部件断供。而这个关键部件的核心原材料,正是来自中国的稀土。
今年4月,中国宣布加强对7类稀土品类的出口管制,汽车制造业这个素有 “工业皇冠” 之称的行业,首当其冲,因为稀土短缺遭遇产能受限。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地位,那绝对是 “大哥大” 级别的。
首先,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具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材料加工,再到终端应用,这一整套流程,中国都能独立完成,而且玩得贼溜。
中国拥有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是唯一能够规模化分离锂离子、重稀土的国家。
这意味着在稀土精炼这块,其他国家都得看中国的 “脸色”。哪怕有些国家能开采出稀土原矿,也大多得乖乖运到中国来进行精炼,才能得到高纯度的可用稀土材料。
再看储量,2024年我国的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8.89%。将近一半的占比,这是何等的雄厚家底。
在全球精加工冶炼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接近90%。从储量到加工,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优势全方位碾压其他国家,是全球稀土行业毫无争议的霸主。
所以,一旦我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有所调整,全球的汽车业就像被捏住了 “七寸”,集体陷入稀土危机。
稀土这玩意儿,名字里带个 “土” 字,但它可不是真的土。它是元素周期表中17种元素的统称,堪称现代工业体系里最炙手可热的金属元素。
这些稀土元素,各自身怀绝技,具备优异的磁、光、电特性,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就拿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来说,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自动变速箱、各类电机、传感器,甚至是安全带、扬声器,乃至汽车大灯,这些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离不开稀土。
以日本铃木的雨燕车型为例,它的停产就是因为采用了高性能电机和逆变器等零件,而这些零部件高度依赖稀土永磁原材料。
一辆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相比,稀土用量高出许多。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新能源汽车每辆纯电动车消耗钕铁硼5-10kg,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消耗2 - 3kg。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对稀土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可以说,在汽车这个现代工业的标志性产品里,稀土虽小,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稀土这么厉害,可在过去,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由于稀土资源过于珍贵,过去中国的稀土曾被大规模地违规盗采。
就连中国稀土第一大矿,都曾被当成铁矿开采,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那些非法盗采者,为了一己私利,疯狂掠夺国家资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好在国家及时出手,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监管和整治,打击非法盗采行为,规范行业秩序,才让中国稀土产业逐渐走上正轨。
如今,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这一举措,也标志着中国从过去单纯的 “资源开采者”,向 “战略守护者” 和 “产业引领者” 转变。中国正以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稀土资源,让这一宝贵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全球车企的停产风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稀土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影响力。中国稀土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储量和领先的技术,成为全球汽车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虽然曾经历经坎坷,但如今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稀土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将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等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