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启源的销量数据,最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3月份的终端销量,12420辆。看起来还不错对吧?毕竟这是它短期内的“最高峰”。但别急,往下看你会发现,这个品牌旗下的四款量产车型,月销量加起来大多数时候都没破万。也就是说,之前成绩更惨淡。再捋捋具体车型,启源A05起售价不到8万,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销量呢?也就一千多台。启源Q05、A07,价格稍微一抬,销量就掉下去了,更别提卖得最贵的E07,基本没啥存在感。总结一下:启源车多、销量少、价格低,怎么看都“不正常”。这不,长安启源最近又放出两款新车的预告,C390和B216,赌的还是纯电和增程市场。但说实话,不少人心里估计已经在问:这车企是不是快撑不下去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把数据摊开好好看看,别被表面的数字迷了眼。首先,销量确实摆在那儿,跟长安主品牌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长安汽车3月份销量超2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约5.4万辆。而启源呢?12420台,占新能源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表现是有点“拖后腿”。但再换个角度想,启源品牌去年9月才刚刚发布,算下来还不到一年时间。新能源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尤其是入门级市场,能在半年多时间里月销量上万,其实也不能说完全失败吧?虽然“高光时刻”有点短,但这是不少新晋品牌的通病。
再看定价。启源A05的7.98万起步,听起来挺有杀伤力,但新能源车的“性价比”真的能靠低价打出来吗?不一定。这个市场,消费者其实更在意续航、智能化、配置这些东西。你价格低,但硬件和体验跟不上,其实也没用。对比一下吉利银河E5,起售价11.98万,配置更高、产品定义更清晰,启源Q07直接就没啥优势了。同样是10万级别的入门新能源,启源的策略看起来有点模糊——既没打出超高性价比,也没在配置上做突破。这种不上不下的情况,销量自然难看。
再深挖一层,启源的毛利和研发投入又是另一个问题。新能源车,尤其是刚起步的品牌,大概率都是亏损的。启源的车价本来就低,利润空间自然有限。而且这种主打入门市场的新能源品牌,研发投入也不会少。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新能源车基础设施的铺设、市场推广费用、供应链运转,成本压下来非常难。换句话说,启源现在的“亏”,是行业里普遍的事,不止它一家。
你看吉利做新能源,亏;比亚迪虽然挣钱,但它背后是庞大的出货量和产业链优势支撑;哪怕是特斯拉,在低价促销和打市场份额的时候,毛利也在往下掉。至于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这些,近几年亏损成了常态。启源的情况,放到整个行业里看,未必是个例。
那长安启源的问题,到底是不是“乱花钱”?或者说,它的方向有没有问题?首先,启源的定位确实清晰——走量,填补长安新能源在入门级市场的空白。简单理解,它就是长安CS系列的新能源化版本。所以产品端的价格、配置、用料都倾向于家用市场。但问题是,它现在的策略有点“夹在中间”。低价又不极致,配置又不够高端,打高端打不过自家深蓝、阿维塔,打低端又被比亚迪、吉利压着。再加上四款车的产品线拉得太宽,资源分散,爆款没做出来,销量自然难堆。
更关键的是,启源的“新车策略”看起来很激进,但逻辑上其实还算讲得通。一年五款车,听起来吓人,但新能源行业就是这样。车企需要快推产品,抢市场,扩大覆盖面。尤其是现在融资难、份额争夺激烈,不推新车可能就熬不到下一波机会。所以C390、B216这两款车,看起来又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至少方向是对的——做家庭出行,回归主流市场,注重智能化配置。这些,都是能打的点。
那到底有没有活路呢?有,但很难。启源需要找到自己的爆款产品,像比亚迪秦PLUS那样,靠一款车拉起整个品牌的销量。不然,单靠现在这种“小打小闹”的销量,连品牌知名度都做不起来,更别提挣钱了。而且,长安对启源的期待肯定是高的,它不仅要帮忙抢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还得补贴深蓝、阿维塔的高端化探索。启源的压力,不小。
所以,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启源会死吗?短期内不会。长安作为大公司,肯定会给时间让它跑一段。现在看起来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些折腾,但这些动作其实都有章法。销量数据不好看,但背后是新品战略在试探。亏损存在,但这是新能源车企绕不开的阶段。有没有风险?肯定有。但现在盯紧的,应该是启源下一步能不能做出爆款,能不能撕开一条市场裂缝。毕竟,新能源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