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规:零百加速默认5秒,“绿化带战神”要消失了?

“十几万元的车就能跑出百万豪车的加速性能,到底是福利还是隐患?”最近,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让这个争议再次成为焦点。这份意见稿中“乘用车每次上电后默认零百加速不小于5秒”的条款,被不少人解读为对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的“降温”措施。

先理清这次热点的核心脉络。2025年11月,公安部正式发布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乘用车上电或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需默认处于百公里加速不小于5秒的工作状态,若需更高性能则需手动切换。官方编制说明中直接点明背景:近年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加速失控事故多发,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对高加速模式准备不足、操控能力不够,通过默认低加速模式可提升驾驶准备度。

新能源新规:零百加速默认5秒,“绿化带战神”要消失了?-有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10月数据显示,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达51.6%,首次突破50%,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正式成为市场主流。而懂车帝统计的327款零百加速5秒以下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216款,且入门价仅十几万元。一边是渗透率快速提升,一边是高性能车型门槛降低,安全规范升级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这次的加速阈值规定绝非简单“限速”,而是安全与性能的科学平衡。这种平衡可从有效性标准和场景适配性两个维度得到印证。

从有效性标准来看,该规定精准切中事故核心诱因。2025年5月发生的零跑C11加速事故颇具代表性:车主杨先生驾驶车辆靠边时疑似失控撞破围挡,车主称刹车无效,而4S店根据后台数据反馈是驾驶员误踩油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分析指出,此类事故多与驾驶员对高加速性能不适应导致的误操作相关。

新能源新规:零百加速默认5秒,“绿化带战神”要消失了?-有驾

而5秒的默认阈值既能满足日常通勤需求,手动切换高性能模式的动作还能形成安全提醒。汽车博主韩路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5秒已经很快了,切换时也是给自己再一次提醒,责任自负”。

场景适配性上,新规完全贴合民用汽车的实际使用场景。日常驾驶中,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高速行驶,5秒的零百加速能力已能应对绝大多数路况。真正需要极致加速的场景(如赛道体验)占比极低,通过手动切换既能满足小众需求,又避免了日常驾驶中的误触发风险。这与此前工信部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规范思路一致——2025年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意见,要求增加机械冗余设计,解决断电、碰撞时的逃生问题,都是从场景实用性出发完善安全保障。

新能源新规:零百加速默认5秒,“绿化带战神”要消失了?-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加速阈值规定只是新能源汽车安全规范升级的缩影。近年来,一系列标准密集出台构建起全方位安全防线:2025年4月,工信部明确辅助驾驶宣传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词汇,需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动力电池新国标更是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取消了此前5分钟热失控预警的缓冲期。

这些规范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当市场渗透率突破50%,汽车安全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责任,而是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系统性工程。加速阈值的设置,既没有否定消费者对高性能的追求,也通过制度设计筑牢了安全底线,这种“限而不禁”的思路,正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回望燃油车时代,部分高性能车型因操控难度高被戏称为“寡妇制造者”;新能源时代初期,个别高加速车型又因事故频发被调侃为“绿化带战神”。这些标签的演变,记录着公众对汽车安全的持续关注。而此次加速新规的出台,正是用标准迭代回应这种关注,让汽车性能真正服务于安全出行。

新能源新规:零百加速默认5秒,“绿化带战神”要消失了?-有驾

当然,标准的落地还需要企业、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协同发力。企业需优化高性能模式的切换逻辑,让安全提醒更直观;消费者要理性认识车辆性能,杜绝危险驾驶行为;监管部门则需加强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性能与安全的真正共赢。

你在日常驾驶中用过车辆的高性能模式吗?你认为5秒的默认加速阈值能兼顾安全与驾驶体验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新能源汽车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