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车俄飙升245%!

中国智能车俄飙升245%!-有驾

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

2025年上半年,数据呈现出一种挺有意思的矛盾景象:中国对俄罗斯的整车出口同比下跌了将近六成,传统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好像真的要结束了。不过,在这个因为政策限制和消费力下降而变得冷清的市场里,却有一股逆势崛起的力量正在悄悄发力——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出口量同比暴涨了245%。虽然这个增长还没能完全扭转整体出口下滑的趋势,但它清楚地说明了一个大方向的变化:中国车企正在主动告别过去两年那种粗放扩张的老路子,转而以智能电动车为突破口,在俄罗斯市场展开一场关于品质、品牌和长期布局的“静默革命”。

中国汽车出口受阻

这场革命的背景,其实是因为以前那种老办法已经撑不下去了。2023年到2024年,欧美日韩的品牌纷纷撤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缺。这时候,中国汽车就趁机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主要靠的是传统的燃油车和一种叫“平行出口”的灰色渠道。

这些贸易商打着二手车的名义,把新车从哈萨克斯坦这些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转手卖到俄罗斯,就是为了避开高额的关税。但到了2024年,俄罗斯开始收紧政策,连续大幅提高进口车的报废税,还彻底堵上了平行进口的税收漏洞。这样一来,中国燃油车原本靠着便宜价格的优势,一下子就没了。

比如说,一辆1升到2升排量的普通燃油车,报废税在一年多时间里翻了一倍多,直接导致终端售价上涨了10%到15%。而这时候俄罗斯国内通胀又很高,老百姓买不起车,这简直就成了致命打击。

中国智能车俄飙升245%!-有驾

智能汽车品牌重塑之路

就是在这么一片乱糟糟的旧战场上,中国智能汽车开始显出了自己的价值。它们不再是以前那种靠低价打天下的工具了,而是被赋予了重塑品牌形象、抢占高端市场的重要任务。这场变革最真实的例子,就是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问界在市场上的不同遭遇。

比如说,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曾经靠着平行进口渠道在俄罗斯火过一阵的理想汽车,销量直接暴跌了62%。原因很简单,当政策收紧之后,没有官方授权经销商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水货车”就暴露出了大问题,质量没保障,维修也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品牌口碑。

而反观赛力斯,早在2024年初就跟俄罗斯的经销商MB RUS JSC合作了,为他们的问界M5、M7、M9这些高端智能车型建起了官方销售和服务网络。这一步棋下得非常早,效果也立竿见影,同期在俄罗斯的销量反而逆势增长了110%。

中国智能车俄飙升245%!-有驾

智能汽车出海战略转型

这个案例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领先的智能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想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不能再靠“走一步算一步”的机会主义思维了,而是必须把眼光放长远,注重品牌建设。像完善的销售网络、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及时的售后服务这些以前在快速扩张阶段被忽视的短板,现在反而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指出,中国汽车品牌现在凭借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正在逐步占据俄罗斯中高端市场,尤其是像增程式插电混动这样的高端车型表现特别突出。比如长城旗下的魏牌、奇瑞的捷途、长安的阿维塔等品牌,在整个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品牌定位更高、产品力更强。

当然,这场“出海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俄罗斯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经济压力,整体在萎缩。据当地公司Autostat预测,2025年新车销量可能会比去年减少10%。再加上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政府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对进口车,特别是价格较低的车型影响很大。

另外,中国汽车在适应俄罗斯极端寒冷的气候和多盐分的冬季道路环境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过去一些出口车型因为车身防腐处理不到位,导致生锈严重,这类问题到现在还是悬在中国品牌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要想真正赢得俄罗斯市场,还得在本地化上下更多功夫。

中国车企谨慎应对俄罗斯市场

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车企现在表现得更加成熟和谨慎了。它们主动“减量”,有意识地控制对俄罗斯的出口规模,避免在那边积压太多库存,就是为了防范风险。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俄出口下降了59%,而在中国车企在俄销量的降幅只有28%。这说明大家的风险意识真的提高了。

就连以前在俄罗斯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奇瑞,最近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明确提到,要减少在俄罗斯的销售数量,降低对这个市场的依赖。除了长城汽车早在2015年就在图拉建了工厂,其他中国车企很少在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实体投资。

这说明中国车企对俄罗斯市场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不再是那个可以随便倾销低价车的“淘金地”,而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有挑战性的战略市场。中国智能汽车正在这里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它们的任务不只是追求数字上的销量增长,而是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海外市场中,检验自己高端产品的竞争力,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影响力,探索出一条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场在俄罗斯展开的静默变革,其意义可能远远超出这个市场本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