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

2025年5月汽车市场销量榜单出炉后,广汽传祺旗下全新新能源序列首款车型——向往S7的表现引发行业热议。数据显示,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战略车型单月零售销量仅1124台,环比4月暴跌62.24%,在狭义乘用车市场整体同比增长13.7%、环比增长10.4%的背景下,其逆势下滑的态势尤为显眼。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也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样本。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销量骤降 数据背后的市场真相

从销量曲线来看,向往S7的下滑轨迹颇具戏剧性。车辆在上市时,品牌曾高调宣布12小时大定突破10258辆,4月便交出2977辆的首月成绩单,而5月销量直接腰斩至1124辆,排名骤降至第306位。这种“高开低走”的走势,与5月车市整体回暖的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客观分析,销量波动首先与市场竞争格局密切相关。向往S7定位家庭大五座智驾SUV,这一细分市场堪称当前新能源战场的“绞肉机”。理想L6、L7凭借“移动的家”定位持续霸榜,问界M7依托华为智驾光环快速上量,更别提小鹏G9、蔚来ES6等新势力车型的虎视眈眈。这些竞品不仅在品牌认知度上占据优势,更在用户运营、渠道网络等方面积累深厚。以理想汽车为例,其2025年5月单品牌销量突破4万辆,旗下L系列车型形成强大产品矩阵,这对初出茅庐的向往S7构成直接冲击。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其次,传统品牌的新能源转型阵痛在向往S7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广汽传祺在燃油车市场拥有GS4、GS8等明星车型,但在新能源领域,其品牌认知度仍需重新构建。消费者对“传祺=燃油车”的固有印象,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正如广汽集团产品本部负责人所言,“市场对传祺的新能源品牌仍存在认知不足”,这种认知鸿沟直接影响了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产品力剖析 亮点与短板并存

平心而论,向往S7的产品硬件并不逊色。2880mm轴距带来79.6%的得房率,后排纯平地板和可放倒式座椅设计,确实精准戳中家庭用户对空间的核心需求。动力方面,其搭载的增程式混动系统实现“城市用电、长途加油”的灵活场景适配,最高1150km的综合续航,有效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智能驾驶层面,配备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的高阶智驾版本,在硬件配置上达到了行业主流水平。自动变道、匝道领航等功能的实际体验虽不及华为ADS等顶尖方案,但已能满足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车机系统采用的8295P芯片+5G网络组合,操作流畅度和语音交互响应速度也可圈可点。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市场展望 短期波动VS长期潜力

然而,产品力的纸面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面对5月的销量滑铁卢,业界难免出现“向往S7是否遇冷”的质疑。但仅凭单月数据尚不足以断言其市场前景。从行业规律来看,新车上市后的前三个月通常处于“爬坡期”,销量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对于传统车企的全新新能源序列,消费者认知的建立、渠道网络的完善、售后服务的磨合都需要时间。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更何况,向往S7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在家庭用车场景中,大空间、长续航、高安全性仍是刚性需求,而这些恰恰是向往S7的优势所在。随着后续OTA升级的持续推送,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的体验有望进一步优化;若传祺能加快新能源专属渠道建设,强化用户运营,其市场表现或能迎来转机。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更深层次地看,向往S7的市场起伏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普遍困境。在特斯拉、比亚迪双雄争霸,新势力品牌各显神通的当下,传祺等二线品牌需要找到更清晰的差异化定位。是主打性价比,还是深耕智能驾驶,亦或是在服务模式上创新?这不仅关乎一款车型的成败,更决定着整个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生存空间。

向往S7五月销量暴跌62%,高开低走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痛点-有驾

车德钢总结:

向往S7五月的销量波动,既是新能源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车企转型道路上的一次“压力测试”。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赛道上,短期的销量起伏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从市场反馈中汲取经验,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乐见更多优质车型的涌现,因为唯有充分竞争,才能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至于向往S7能否在后续实现销量反弹,让我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