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cc单缸,18L油箱跑520公里,这台2.98万的国产拉力车,让12万的KTM坐不住了

625cc单缸,18L油箱跑520公里,这台2.98万的国产拉力车,让12万的KTM坐不住了

去年夏天在独库公路遇到个骑KTM 790的哥们,看见我的车愣了半天。他说你这玩意儿三万块钱?我花十二万买的车,减震还不如你?当时那表情,挺复杂的。

说实在的,凯越625X这车刚出来那会儿,玩车圈子里很多人不信。单缸625cc给45千瓦,配WP APEX Pro减震,BOSCH 9.1带IMU,整车干重173公斤——这配置表拿出来,老外第一反应都是“impossible”。但它偏偏就这么干了,而且卖到现在一年多,路上能见度越来越高。

625cc单缸,18L油箱跑520公里,这台2.98万的国产拉力车,让12万的KTM坐不住了-有驾

动力这块得细说。78毫米缸径配110毫米冲程,这比例调出来的单缸机,低扭够用但不暴躁。3500转以后那股劲儿很线性,川藏线上坡超货车不用频繁降挡。倒是高速后段有点乏力,毕竟单缸机械特性摆在那儿,不过话说回来,谁骑ADV天天跑一百五?

车架是个狠活。铬钼钢编织式结构,前倾角26.5度,拖曳距105毫米——这几何参数基本就是抄KTM的作业,但人家没抄错。210毫米离地间隙配21寸前轮,丙察察那种碎石坡上去,车头指向性比想象中稳。后摇臂做到575毫米长,过连续坑洼路段,屁股底下那个韧劲儿,大概就是WP减震该有的样子。

减震这事儿确实有门道。43毫米倒叉配240毫米行程,压缩回弹都能调,这配置以前只在六七万以上的进口车见过。WP怎么到凯越手上的?批量采购呗,摊薄成本的玩法。低配版用KYB 41毫米正叉,行程也够,只是调节功能简化了。两个版本骑起来差别没想象大,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去豁越野。

625cc单缸,18L油箱跑520公里,这台2.98万的国产拉力车,让12万的KTM坐不住了-有驾

电控给得挺足。BOSCH 9.1的ABS可以单独关后轮,越野打滑时有用;IMU版本带三挡TCS,沙地雨天能明显感觉到介入逻辑。坡道起步辅助这功能,新手骑大排拉力车时能少丢几次脸。当然,这些电子玩意儿也意味着后期维护成本会上来,不过目前看凯越配件供应还算跟得上。

18升油箱算是个亮点。实测省道匀速80公里时速,一箱油跑520公里没啥问题。油箱形状做了收窄,站姿控车时膝盖不硌得慌。内部防浪板设计挺细,高原烂路晃悠时重心不会乱飘。这种细节优化,大概率是研发团队真跑过长线摩旅的结果。

价格这块没啥好说的,29800起步,顶配带WP和IMU也就33800。进口同级别车型起码七八万打底,配置还不一定有这个全。凯越这波操作确实把国际品牌的溢价体系捅了个窟窿。你说技术差距?车架自己焊,电控自己调,核心部件批量采购,成本结构摆在那儿。

625cc单缸,18L油箱跑520公里,这台2.98万的国产拉力车,让12万的KTM坐不住了-有驾

骑了一年多,小毛病不是没有。坐垫偏硬,长途屁股遭罪;风挡角度有点诡异,高速风噪大;电控偶尔有延迟,特别是TCS介入时机有时候判断不太精准。不过2025款已经在改这些细节了,反应速度倒是够快。

国产拉力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其实挺有意思。十年前大家讨论的是能不能造,五年前讨论的是造得好不好,现在讨论的是凭什么卖这么便宜。625X这车最大的意义,大概就是把“高端配置平民价”这事儿做成了样板。它不完美,但足够真实,也足够诚意。

至于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多花几万买进口车的朋友,我只能说,技术代差正在缩小,品牌信仰这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亲自去趟烂路试试来得实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