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隐退,中国车市的变迁,写满了这些品牌的故事。如果不是曾经的红极一时,许多人甚至不会怀念,是否还记得当年充满自信的宣传、门庭若市的4S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处在市场和用户夹缝中的它们,又无奈地被浪潮所埋没。
关于纳智捷:油耗就是它的致命伤
我们开篇聊过的纳智捷,它确实是个典型案例。早期以“科技堆料”撬动了整个市场,能把舒适性做到这个价位,算是相当得力。但车一旦开起来,真正的用车体验像个“深坑”。油费压得车主喘不过气,后续跟进又缺乏诚意。车主们失去信任还正常,真让人不理解的是,它竟然几年之间彻底没了声量,连反思的机会都没有。那多年前的街头,开一辆大7 SUV的老车主,崩溃地看着油表飞速下降,这种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
观致的遗憾:好品质却没有市场感
观致让我心酸的,是它明明有了“好车”的品质,却没有和用户好好交流。你说车身扎实,操控稳定,是这些质量上的表现真的很不错。但营销摞不住定价又偏离主流用户的消费心理,试驾都找不到地方做,谁又愿意去选它呢?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当年特别钟意观致,路过一次4S店看车,但发现自己的小城市根本没店,下不了决心买。不懂中国用户“不光买车,还得图个方便”的需求,这怕是它延续不了的原因吧。
DS谈论“浪漫”,却不知道人们在烦恼什么
还有DS,这个品牌当时真是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的眼光。它设计独特,用的真皮、翻毛皮也很讲究,一点点从颇有个性的角度打开市场。但问题是,它过于自我,倚仗所谓“法式浪漫”,设计上硬生生来些“超前风”,其实只有自己陶醉用户还在迷茫。方向盘不能转?后排空间压缩得瘸巴巴?这样的设计怎么对得起消费者付的价格呢?到头来,连少数愿意尝鲜的用户都开始逃离。
斯柯达:老款被边缘化了,它成了透明品牌
讲到斯柯达,这品牌可能衰败得最“悄无声息”。它的早期定位实惠又科技化,是无数家庭手中的“大众年轻版”,“不到20万开大众车”的梦想就是这样。可惜,作为“低端品牌”的它拿不到核心技术的更新权限,甚至在配置搞减配,市场份额自然逐渐让出给了自主品牌和更豪华的大众车。就算是更便宜,消费者也不会认了。
最后是华泰:从惊艳到失信慢慢沉沦
我想,在这些品牌里,华泰的没落是最惨的。早些年靠“柴油先行者”这个标签,它真是圈了不少粉,尤其是喜欢省油和动力的人群。但产品线上的更新迭代,越来越拖后腿,质量问题慢慢发酵,直到人们失去了对这个品牌的一切信任。而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诚信问题。无论是发动机功率虚报还是续航数据造假,用户一旦失望——这也就是它完全被市场抛弃的铁证吧。
写到这里,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其实这些品牌都有各自亮眼的瞬间,也让用户满怀期待过。但它们败于什么?一是品质的把控,二是对用户真正需求的思考。要知道,中国车市从来没有停止变化。它们的退场故事,提醒我们:时代不会等待谁,市场永远不是轻松可取的地方。即便你曾耀眼,最终赛道还是赢家通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