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安全到消费安全,沃尔沃的穿越周期方法论

一、安全座椅背后的60年战争

前几天我去试驾全新XC60,一坐进驾驶位就感觉不太对劲。
那椅子的腰托,就好像有生命一样,我转弯的时候它好像能提前知道我身体的偏移量。
销售在旁边笑着说:“这可是能治颈椎病的椅子哦。”
你可能都不敢相信,现在那些车企吹嘘得天花乱坠的人体工学,其实沃尔沃在六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了。
1959年三点式安全带刚普及的时候,他们工程部抽屉里还藏着一份秘密文件,上面写着“未来座椅需要主动适应不同体态”。
你说这个目标,放到现在看都跟科幻一样,但沃尔沃还真干成大事了。
在北极圈边上的维特兰达工厂,200多号人每天就干三件事:模拟车祸、拆解座椅、重做模型。
我还打听到一个特别冷门的知识,沃尔沃工程师有个“人种数据库”,里面存着全球30万人的脊柱曲线。
你知道吗,北京有个医院治腰椎间盘突出的设备,原型就是他们试验场淘汰的座椅气压模具。
前年,美国人还给这座椅颁了个医疗认证,说能降低30%椎间盘压力。
现在你就明白为啥每次发布会都要讲安全座椅了吧,这哪是单纯的设计啊,这是积攒了60年的临床医学经验。
前两天我碰到个刚提XC60的朋友,她说4S店销售还给她看体检报告呢,感觉沃尔沃把车座当处方药卖了!二、4S店搞透明化,比新能源还狠


说到服务,沃尔沃今年可搞了个大动作。
买新车得签“告知书”,就连赠品脚垫的进货单号都写得明明白白。
我朋友老张上个月去保养,用手机扫完工单,直接弹出个提示说“本次维修使用非原厂件”,他仔细一看是雨刮器胶条,把那经理弄得当场就换了原装货。
这事儿在车友圈里可闹得沸沸扬扬。
要知道,4S店后市场那些猫腻,一直都是行业里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带。
沃尔沃倒好,把配件渠道全都曝光在大众面前了。
现在他们App里有个“透明工单”功能,能追溯每个零件的来龙去脉,副厂件的进货价、原厂件的质检报告,就连技工换件戴啥手套都标得清清楚楚。
有个经销商偷偷跟我吐槽说:“刚开始老板们都要气炸了,这不是断自己财路嘛。”
结果半年下来,情况大反转,客户投诉直接减少了四成,客户转介绍率还翻了倍。
更绝的是,仓库里积压的副厂件全处理完了,现在大家都安心做服务了。
我觉得这招太妙了,与其跟同行比那些弯弯绕绕的套路,还不如自己先打破常规重新开始。
三、安全基因里的百年矛盾


有件事儿特别有意思,李书福年初在内部开会的时候,突然问了一句:“都说我们安全,真的吗?”这话听着像是自谦,其实里面透着十足的底气。
新来的实习生可能不知道,沃尔沃工程师每周都得去一趟当地医院急诊室,看着担架床进进出出,回来接着改图纸。
他们家的碰撞实验室,简直就像007电影的片场。
那个红遍全网的孕妇假人Linda,身体里有2000多个传感器。
最绝的是去年曝光的“老年假人”,能模拟骨质疏松老人被撞击时的骨骼断裂曲线。
你说这哪是在造车啊,简直就跟搞生命科学研究一样。
最近关注新能源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沃尔沃对安全的那股执着劲儿,在电动车上也没改变。
有车主拆过EX90的电池包,发现每个电芯都裹着航天级防火材料。
更厉害的是他们自研的电池管理系统,能预判未来30分钟的短路风险,这就好像给你的电动车装了个能预知危险的宝贝。
四、商业慢哲学的当代启示录


在成都发布会现场,我碰到个六十岁的老车主,他握着于柯鑫的手说:“我家三代人都开沃尔沃,不是图新鲜,就为那份安心。”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当别的车企都在焦虑地转型时,沃尔沃反倒成了“长期主义者”的独特样本。
我想起一个细节,全新XC60上市前,工程团队特意在川藏线跑了三个月。
他们可不是为了测续航里程,而是要验证高原反应会不会影响安全系统响应速度。
你说这个做法,在那些讲究快节奏的新势力看来,简直不可理解。
但就是这种近乎偏执的慢功夫,让他们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唐古拉山口都稳稳当当的。
李书福说过一句话特别有意思,“造车要像酿酒,急着开坛会酸,该等就得等”。
你看看沃尔沃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布局,从大庆工厂的硼钢车间,到张家口的电池实验室,哪个不是五年起步的大工程。
现在回头看,这些当初被人质疑“太重”的投资,反倒成了穿越周期的稳定保障。
说到底,商业世界的规律总是不断变化的。
当别人都在焦虑地追风口时,沃尔沃正拿着98年前的安全带专利图纸,教新势力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这让我想起北欧神话里的世界之树,根系扎得够深,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下次要是有人问啥叫品牌护城河,你就干脆带他去沃尔沃4S店转转,那个能治颈椎病的座椅,那些透明得不能再透明的工单,就是最好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