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小米汽车SU7 Ultra车主们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般席卷网络。 这款号称“赛道级”的神车,却成了维权群里的“烫手山芋”。 从4.2万选装的“塑料板”到被锁定的“阉割版”马力,小米汽车的“皇帝的新衣”被层层剥开,暴露出的是对消费者智商的“摩擦”。
“赛道级”的黑科技,竟是“塑料板”?
SU7 Ultra车主们原以为,花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是提升刹车效率的“黑科技”。 然而,拆解视频却揭示,所谓的“双风道”不过是两块塑料支架,风道开口连张纸巾都吹不动。 车主们愤怒地发现,他们高价购买的,只是一块贴了碳纤维膜的“塑料板”。
“刷赛道”解锁马力,是把消费者当“氪金玩家”?
5月1日的系统更新,将原本1548匹的满血马力锁至900匹,解锁条件竟是去指定赛道刷出官方圈速。 这让车主们感到被欺骗,他们购买的明明是性能车,却被锁成了“阉割版”。 更何况,购车合同里根本没提过“马力限制”这回事,小米此举涉嫌“单方变更合同”。
“2000元积分”打发车主,是“打发叫花子”?
面对质疑,小米提出的补偿方案是:未交付订单可改配铝制机盖,已提车用户补偿2万积分(约2000元)。 然而,改配需要重新排队30周,积分价值还不到选装费的5%。 车主们纷纷表示,这是把他们当“要饭的”。
“米粉”变“维权者”,信任崩塌?
SU7 Ultra的质量问题也频发,新车刚开39公里就抛锚,电机异响、轴承裂痕等问题层出不穷。 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但车主们却表示:“你艰难,我们更艰难!” 二手车市场上,SU7 Ultra准新车折价超3万元,车主们自嘲“开的不是车,是贬值计算器”。
小米汽车,别让“性价比”变成“坑用户”!
车主们的诉求很简单:要么全额退款,要么更换功能达标的碳纤维前舱盖。 他们要求小米公开技术细节,重建用户信任,尊重用户权益,别玩“文字游戏”。
这场维权风波,撕开了新势力造车的遮羞布。 当“参数狂欢”遇上“用户体验”,当“流量营销”撞上“品控短板”,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消费者。 希望小米汽车能正视问题,用真诚挽回信任,别让“为发烧而生”变成“为维权而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