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

最近汽车圈最火热的话题,无疑是“辅助驾驶”这四个字。

工信部的新规一出,各家车企立刻行动,修改宣传文案的速度,比双十一抢购还快!

这场景,仿佛诸葛亮草船借箭,迅速而精准。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之前那些“智驾”、“高级智能驾驶”的宣传,简直是满天飞花,绚丽夺目,仿佛下一秒就能实现无人驾驶,带你遨游星河。

现实呢?

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稍有疏忽,就能体会一把“惊魂一刻”。

这感觉,就像买到了一匹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结果发现它连普通的耕田都吃力,还得靠自己挥汗如雨。

小米的反应速度让人眼前一亮,迅速将“智驾”改成了“辅助驾驶”,这效率,堪比李白斗酒诗百篇!

特斯拉也紧随其后,调整了FSD的名称,可见这政策的威力,不容小觑。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回想一下之前的宣传图,那画面,简直是未来科技的完美呈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安全系数爆表……如今呢?

都换成了低调务实的“辅助驾驶”,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责任感——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感。

有些车企为了追求销量,曾经将辅助驾驶功能夸大其词,这如同司马迁笔下的那些沽名钓誉之辈,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与之南辕北辙。

如今监管部门出手,这“画饼充饥”的把戏终于寿终正寝了。

然而,一些车企的动作却显得迟缓,甚至有些刻意拖延。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比亚迪、小鹏、魏牌等,虽然在说明中增加了免责声明,但“智驾”二字依然醒目地占据着宣传的C位。

这就像《红楼梦》中那些顽固不化的贾府之人,明知大厦将倾,却依然故步自封。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比亚迪,竟然将“智驾”刻在了物理按键上!

这操作,令人瞠目结舌。

那些已经生产出来的车辆,该如何处理?

重新设计按键?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这成本,恐怕够买一辆不错的家用车了!

广汽埃安和广汽昊铂,兄弟俩还在使用“智驾”、“高级智能驾驶”之类的词语,这无疑是在挑战监管部门的权威。

要知道,这可不是儿戏,这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

这就像古代的民怨沸腾,百姓疾苦不堪,统治者却置若罔闻,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有些车型,甚至名字中都带有“智驾”二字,这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场景,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敢说出真相。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长安深蓝和极氪汽车,你们的这波操作,风险极高啊!

其实,改名本身并不困难,无非是修改几个字,更换几张图片而已。

困难的是,车企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诚实守信,必须将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

这如同古代的改革,虽有阵痛,但最终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诚信才是根本。

辅助驾驶新规后,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为何迟迟不改名?-有驾

不要试图投机取巧,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那些还在使用“智驾”等词语的车企,还是尽快改正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事件,让我想起了“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古训。

为人处世,都应讲求诚信,汽车行业更是如此。

希望所有车企都能引以为戒,不要再为了蝇头小利,而置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安全驾驶,才是永恒的主题!

这绝非儿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