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

“绣花枕头”,用来形容某些增程车,可谓一语中的。

话说购车,于寻常百姓家,堪称要务。目下新能源车炙手可热,耳畔常闻亲友高呼换车之声。增程车这物件,可油可电,听来甚妙。既能沐浴绿牌之惠,又免除纯电之里程焦虑,实乃“鱼与熊掌欲兼得”。尤以“大电池,小油箱”蔚然成风,似将增程车之痼疾一举攻克。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然近日,鄙人察觉一桩蹊跷之事。部分增程车,于罗列参数之际,竟对“整备质量”与“能耗”这两项关键指标讳莫如深。诸君试想,此举岂合常理?初时,余尚以为乃厂家疏忽所致,后与业内达人倾谈,方知此非遗忘,实乃不敢示人!

或有看官觉之,能耗稍高、车身稍重,亦无伤大雅?无非多耗几度电,车身重则更稳妥,岂不甚好?若诸君亦作如是想,则恐已深陷泥淖。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且先论及能耗。百公里电耗,绝非区区数字,其与阁下之用车成本及电池寿数休戚相关。电耗高企,昭示该车能效低下,非但需更频密地充电,更将加速电池之朽坏。现今市面主流增程车,百公里电耗通常介于18-25度电之间。而同侪纯电车呢?或仅需14-18度。此间差距,非同小可,几近半数。

此能耗之悬殊,缘何而生?个中缘由,纷繁复杂。电池管理系统,实乃增程车之“中枢”,其掌管电池之充放。若此“中枢”略显迟钝,则电能利用率必将走低,徒然耗费电能。部分纯电车之电池管理系统,热效率可达95%以上,而某些增程车或仅得85%。换言之,君若充入100度电,便将平白无故损耗15度!此皆真金白银也!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再者,电机与增程器之协同亦至关重要。增程器终究乃“巨型充电宝”,启动时机与功率若未妥善调校,电耗亦将如脱缰野马般飙升。部分增程车,电量低于25%便强制启动增程器。虽能保障续航,实则以电耗为代价。

复论及车重。切莫小觑此数百公斤,其对电耗之影响甚巨。有测算佐证,车重每增100公斤,百公里电耗约莫增加0.3度。为求舒适性,诸多增程车堆砌繁复配置,车重竟较纯电车重逾200-300公斤。此举所带来之弊端,远不止电耗增加,更将危及安全性。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车重增加200公斤,制动距离或将延长5米。这意味着阁下需预留更大之安全距离,一旦遭遇突发状况,极有可能措手不及。如今部分增程车之车重,已达2.5吨之巨,几近全尺寸MPV。

车重既增,然结构与底盘却未同步升级。其结果便是,驾乘质感大打折扣。部分厂家为弥补此短板,便为车辆配备空气悬架、CDC、魔毯之类“高科技”。然平心而论,收效甚微。譬如一肥硕之人骑自行车,纵使自行车配置再高,骑行体验亦难言舒适。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不妨以鄙人友人老王为例。其于去年购入一辆增程SUV,彼时实乃冲着绿牌与续航而去。孰料驾驶一段时日后,方觉电耗之高令人咋舌,且车身笨重,毫无灵巧可言。后其查阅参数,始知此车之整备质量与电耗,在同级别中均属垫底之列。

另有李姐,亦购得一辆增程车,初时颇觉称心,后发觉电池衰减奇快。往4S店问询,答曰乃频繁充电所致。李姐恍然大悟,原来电耗高企,对电池之损害竟如此之大。

增程车避而不谈“车重及能耗”,别以为无所谓,这才是根本弊端-有驾

是以,车重与电耗,绝非“微不足道”之琐事,其与阁下之用车体验及后期成本息息相关。此等数据,方为衡量一辆增程车技术水准之关键。彼等车企讳莫如深者,往往乃最应留意之处。

购车乃大事,切莫仅观其表。多了解一番幕后玄机,方能避免落入陷阱。但愿诸君在遴选增程车之时,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莫为那些华而不实之宣传所迷惑,擦亮双眼,方能择得真正适宜自身之良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