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税”:车企的“算盘”还是行业的未来?

“油电同税” 再成焦点

“油电同税”:车企的“算盘”还是行业的未来?-有驾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油电同税” 这一话题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波澜。近日,车企高管再次提及 “油电同税”,迅速成为汽车领域的焦点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激烈的争议。

在上海举办的 2025 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赵慧超直言:在税收政策上,油电平权是趋势,可以按照整备质量或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征收消费税 。无独有偶,此前广汽集团曾庆洪也提出了类似建议,都旨在让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在税费上实现齐平。这两位高管来自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一汽在新能源赛道上缺乏亮眼成果,而广汽在合资品牌销量和利润下滑的同时,广汽埃安也发展遇阻。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渗透率持续攀升的当下,这样的提议不免让人揣测,是否是在市场与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无奈之举,试图从税收层面寻找突破口。

车企高管发声:内容与背景

(一)关键言论梳理

在 2025 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赵慧超提出,从税收政策角度,油电平权是未来趋势,可依据整备质量或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征收消费税。他进一步解释,当前节能与混动车型按排量缴纳消费税,而 EV 车型免征消费税;按整备质量征税易于实施,能实现油电平权,且紧凑化、轻量化是发动机重要开发方向;按碳排放量征税虽也可行,但计算和实施难度较大。 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多次公开呼吁 “油电同权”。在 2024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他神色凝重地指出,当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比达到 50% 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 “油电同权”。他强调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交税和促进就业,汽车行业不能一味地陷入价格内卷,“油电同权” 有助于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车企现状剖析

一汽在新能源转型的赛道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一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虽有增长,但整体市场份额占比依旧偏低。例如红旗品牌,作为一汽的重要自主品牌,其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与同级别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技术研发方面,一汽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投入的研发资源和取得的成果,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相比,也略显逊色。这使得一汽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处于追赶者的地位。

而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浪潮下,同样深陷困境。2024 年,广汽集团旗下多款车型销量下滑,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步伐缓慢,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作为广汽新能源的重要力量,广汽埃安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导致其在 C 端市场的拓展困难重重,品牌形象也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广汽集团在智能化领域的滞后,使其在与新势力车企的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政策天平: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税费差异

(一)现行政策对比

在现行的汽车税费政策体系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犹如站在天平两端,承受着截然不同的政策待遇 。以购置税为例,燃油车购置税率统一为 10%,一辆价值 20 万元的燃油车,消费者需缴纳约 1.77 万元的购置税(计算公式:200000÷1.13×10%) 。而新能源车在购置税方面则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优惠,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 3 万元;2026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 1.5 万元 。这意味着,购买一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在购置税上便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

消费税方面,燃油车的消费税根据发动机排量而定,呈现出排量越大、税率越高的特点。如 1.0L - 1.5L 排量的燃油车,消费税税率为 3%;1.5L - 2.0L 为 5%;2.0L - 2.5L 为 9% 。相比之下,新能源车中的插电混动 PHEV 消费税税率仅 1%,而纯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排量概念,不存在 “排量税”,在消费税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

车船税同样如此,传统燃油车依据排量和地区定价收费,1.0L - 1.6L 排量车型每年需缴纳 300 元左右;1.6L - 2.0L 排量车型,每年大概 360 元;2.0L - 2.5L 排量车型,每年则要 720 元 。而新能源车中的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只要符合条件就可免征车船税,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更是不在征税范围 。

(二)政策初衷与效果

国家出台这些扶持新能源车的政策,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从能源安全角度看,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较高,发展新能源车,能够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 。在环保层面,新能源车尾气排放低甚至零排放,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契合我国绿色发展理念 。产业升级方面,新能源车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这一产业,能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

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4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74.7 万辆,同比增长 32.9%,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 。在政策引导下,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电池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电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

“油电同税” 影响几何

(一)对消费者的影响

若 “油电同税” 政策落地实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广大消费者 。对于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将显著增加 。以一辆售价 15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免征购置税的情况下,消费者购车只需支付 15 万元车款;一旦实施 “油电同税”,按照 10% 的购置税计算,消费者则需额外支付 1.33 万元(计算公式:150000÷1.13×10%)的购置税,这无疑给消费者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用车成本方面,新能源车一直以来凭借较低的能耗成本,在与燃油车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油电同税” 后,新能源车可能会面临其他税费的增加,导致用车成本上升 。例如,若按照整备质量征收消费税,一些较重的新能源 SUV 车型,可能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使得原本较低的用车成本优势大打折扣 。

对于已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老用户来说,二手车保值率也可能受到冲击 。市场上,新车价格的波动往往会传导至二手车市场 。“油电同税” 引发新能源汽车新车价格上涨,二手车市场上的同款车型价格也会相应受到影响,保值率下降 。消费者在出售二手车时,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

面对这些变化,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将发生改变 。原本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成本增加而转向价格相对稳定的燃油车 。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购车预算的增加可能会使他们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计划 。这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阻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进程 。

(二)对车企的影响

“油电同税” 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 。成本的增加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进而影响销量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后,与燃油车相比,性价比优势减弱,部分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燃油车,使得新能源车企的销量面临下滑风险 。

销量下滑将直接导致新能源车企的盈利空间被压缩 。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车企可能需要加大营销投入,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在盈利减少的情况下,车企用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长期来看,这将不利于新能源车企的可持续发展 。

对于传统燃油车企而言,即便实现 “油电同税”,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燃油车企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滞后 。即便税费成本相同,燃油车在能耗、环保、智能化等方面,仍难以与新能源汽车抗衡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青睐程度不断提高,燃油车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的趋势难以阻挡 。

(三)对行业与国家战略的影响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油电同税” 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行业发展产生阻碍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引导 。“油电同税” 政策的实施,将削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势,减缓其市场渗透速度,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也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如电池制造商、充电桩运营商等,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

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油电同税” 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环保目标等战略方向背道而驰 。我国致力于减少对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多元化转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石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 。在环保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特性,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油电同税” 政策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阻碍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

行业未来:技术革新才是正道

在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车企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革新才是唯一的正道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 。当下,液态锂电池仍是主流,但行业正朝着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方向迈进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更高的能量密度,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不仅在安全性上表现卓越,通过了被誉为电池安全测试领域 “珠穆朗玛峰” 的针刺实验,被针尖刺穿后几乎无明显反应且无烟无明火 ;还能达到至少 700 公里的续航,并且与整车同寿命,报废后还能回收用于储能电站 。这些创新的电池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除了电池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也是关键 。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便捷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结合先进的算法,实现自动跟车、自动泊车等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体验 。国内的小鹏汽车,也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发力,其 XPILOT 4.0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高速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功能,能够根据导航路线,在高速路段实现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操作,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驾驶负担 。

智能座舱的打造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集成先进的语音识别、手势控制、人脸识别等智能设备和系统,智能座舱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便捷的驾驶体验 。蔚来汽车的 NOMI 智能座舱系统,不仅能通过语音指令实现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还能与用户进行情感交互,成为用户旅途中的贴心伙伴 。

车企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电池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整体进步 。例如,宁德时代与众多车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高性能的电池产品,同时也根据车企的需求,不断优化电池技术,实现了互利共赢 。

技术革新才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燃油车企,都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

总结与呼吁

“油电同税” 这一观点,无论是从对消费者、车企的影响,还是从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角度考量,都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 。在全球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试图通过税收政策来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是逆时代潮流而动 。

车企不应将目光局限于税收政策的调整,而应顺应新能源发展的大势,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革新 。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政府也应继续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让我们共同期待,汽车行业能够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