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4S店,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共同富贵”:新能源赔钱卖,燃油车靠保养回血,哪个都不赚钱,但哪个都想从你身上捞点回头血。这不是行业升级,这是行业躺平。
先说燃油车,本以为新能源在政策压制和保险涨价的双重夹击下要倒一片,传统燃油车至少还能“笑到最后”。但现实啪啪打脸:一场普通的小保养,费用翻倍不止,原本400块能搞定的机油机滤,现在动不动就八九百。
你以为这是巧立名目?老板比你还直白:“车不好卖,一台车卖出去赔3万,不靠保养维修怎么活?”大厅展车都撤了,店员比客户还多。他们已经不指望挣钱了,只希望别赔死。厂家也不傻,知道这些4S店已经“油尽灯枯”,不再压车,只靠政策刺激——等政策落地,才决定进不进车,典型的“佛系代理”。
更惨的是用户。以前开个本地小品牌的油车,保养修理楼下就有4S店,现在店关了,得开几十公里去城区,有些小地方连品牌售后都不剩,跨市甚至跨省保养成了新常态。你说燃油车“皮实耐用”?可没人告诉你,连地方让你修都快没了。
再看新能源,表面风光无限,实则满地鸡毛。新能源的痛点从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本身太卷。新能源车企一边打价格战,一边玩智能花活,什么“激光雷达不够送你俩”、“8295芯片你家电饭煲都没有吧”,但越卖越亏。为了抢用户,掀桌子式地补贴,几万几万地往下砍,用户还没捂热车,二手价格已经腰斩。卖得越多,死得越快,连“遥遥领先”的头部品牌都开始暗戳戳裁员。
而且,新能源保险的“魔鬼细节”也开始显现:看似买得起,用不起。出一次小事故,定损比油车高一倍;一个电池包动辄几万,保险公司早就“涨保”保到你怀疑人生。你以为买的是“科技改变生活”?不,是“科技改变保费”。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诡异的平衡:新能源品牌可能倒闭,燃油车4S店却每天都在倒闭;新能源保费年年涨,燃油车保养场场埋雷。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消费者才是最大冤种。
有人说,卷归卷,总还有“好”产品出现。但别忘了,所有“好”都得建立在有人买单的基础上。而现在的汽车市场,说白了就是:厂家卖得越多越亏,4S修得越狠越活,用户掏得越多越冤。当新能源车主被保费和残值收割,燃油车主被保养和维修“套路”,我们才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技术进步,这是产业衰退。
你以为新能源是洪水猛兽?它至少还在砸钱、拼命、试图改变点什么。反观燃油车那边,连抵抗都不抵抗了,直接坐等收尸。以前燃油车是靠技术站C位,现在是靠“遗产”苟活;以前4S店是品牌门面,现在是品牌负担。新能源卷得头破血流,燃油车烂得不动如山,互相成就了一个“谁都别想好”的时代。
最后,不妨送给这个行业一句话:你们卷归卷,烂归烂,别再想着消费者来为你们的集体失能买单。这个盘,迟早会被砸得稀碎。不想被割韭菜,最好的办法就是持币观望,耗死这帮王八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