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

当“电动化”撞上“方盒子”,设计该听谁的?

这两年,30万级的电动SUV市场火热得像盛夏。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方盒子车型越来越多,原创设计却越来越少。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不是套壳Bronco,就是致敬卫士,不是致敬卫士,就是靠灯带来蹭“科技感”。

但烈马新能源,一台刚刚通过工信部申报、将于四季度上市的福特纵横首款新能源车型,在设计层面做了一件非常不福特、也非常“现代”的事:

它没有回避电动化的要求,也没有背叛烈马的血统。它做了融合,做了进化,更做了定义。它并没有从设计上去“柔化”经典,而是把电动的“轻盈感”硬塞进一副不妥协的硬派壳子里。这听上去像是违反设计逻辑,实则是汽车设计跨代语言融合的一次“激进范例”。

一、不是Bronco Sport,也不是谁的翻版:这是福特原创最有力的一次自证

在社交平台上,你可能看过一句评论:“这不就是Bronco Sport拉长了个轴距?”

但你只要看一次实车侧面比例,就会意识到这不是“眼缘误判”,而是设计认知的错位。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首先,烈马新能源根本不是基于燃油平台改出来的“电动拼贴车”。它是基于电动平台全新设计的车型——这决定了它在电池布置、舱内空间、风阻控制上的所有设计权都重置了。

所以你能看到它有着更挺拔的车身、更挺括的车肩、更高耸的窗线——这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承载三重任务:

1、空间最大化:让电池、乘客与智能系统井然分布;

2、风阻最优化:贯穿式引擎盖风道是真的风道,不是装饰,也不是视觉噱头;

3、比例最平衡:烈马新能源车型,是由福特中国设计中心全新设计的车型,也正印证了一句话,设计圈所说的“高级感来源于克制”。

在30万级别的所有电动方盒子中,烈马新能源的原创度,是极少数可以被称作“拥有自己设计母语”的一款。

二、向经典致敬,但不是复刻,而是让它在电气时代延续下去

烈马新能源的另一个高明之处,是没有丢掉“烈马”这两个字最核心的东西:硬朗、纯粹、实用主义。

烈马新能源它的灯组结构、轮拱造型、甚至A柱的立角,全都能从1966年第一代Bronco中找到影子。福特设计团队没有用“未来感”把一切抹平,而是把经典结构拆解后重新排列——让老烈马的“骨架感”,在电动车身上变得更有态度。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尤其是灯带那一笔:

  • 贯穿的不是LED,而是品牌信仰本身;
  • 可点亮的“BRONCO”标识,被直接嵌入设计重心,与头灯相连——视觉语言和品牌语言合二为一;
  • 它不是单纯说“我有灯”,而是说:“我是谁”。 BRONCO”字母本身变成了视觉锚点,字标即是灯带,品牌即是信号。

烈马的经典,不只是造型轮廓,更是对自由、对道路权力的态度表达。而烈马新能源的设计逻辑,就是在告诉你:这个态度还在,它只是用数字语言重新说了一遍。

三、什么叫设计中的高级感?不是堆细节,是懂得收敛与功能表达

很多方盒子电动车在追求“存在感”的路上越走越偏,要么强行猛男视觉,要么过度堆砌科技饰件。

但烈马新能源却在做“减法”:它的高级感来自于线条之间的留白、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对齐。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 真正引导风流的机盖风道,不做伪装:车头风道设计并不只是一个“科技元素”,它从机盖到风口做了气流通道的一体式切割,这是一个功能导向的电动空气动力解法,而且是真风道,不是塑料饰板拼贴的“伪设计”;
  • 有肌肉感的车肩,不用虚张声势的线条去强调;
  • 新造型轮圈,既考虑风阻又照顾到“硬派姿态”;
  • 它不靠“哇哦的细节”,它靠整体气质的平衡感。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在当下这个设计卷疯的时代,敢“少做一点”,反而才最值钱。

四、对城市中产说yes,对自由梦想不妥协:人群定调的设计逻辑

别被“烈马”这个名字骗了。烈马新能源的目标人群,并不是那些天天想去穿越可可西里的越野死忠。

烈马新能源的外观不只是“好看”,而是有目标地“对话某种人群”:它说话的对象,是那些不再满足于BBA电动车“商务感”的年轻新中产。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所以,烈马新能源的“车身造型”、“灯组语言”、“颜色定调”,都在完成一件事——为城市人群提供一个足够有态度的自由象征。

它的画像,其实更像是一群“城市行动派”:

  • 工作通勤高频、周末露营高质;
  • 要颜值,更要空间和智能体验;
  • 既懂设计,也懂技术配置;
  • 不希望被标签定义,但希望开出去能“被懂的人看懂”。

这也是为什么它有两个版本:

增程版 220km纯电续航+综合续航1220km,城市+周末一台全包;

纯电版 105.4kWh超充大电池+650km续航,不焦虑,够远行。

设计只是一种吸引力,而这种“用不着解释的定位准确性”,才是烈马新能源真正的杀手锏。“烈焰橙”的出现,不只是一个颜色,而是一种将高性能身份借由设计转移给日常用户的权限平权行为。你懂车,你有生活方式,你有自由,就该拥有它。

五、智能不是亮点,是设计的一部分

从工信部这组图可以看到,烈马配备了激光雷达是没跑了!从我们和企业的沟通过程中,也清晰感知到的是烈马新能源做得更聪明的一点,是把智能功能,设计成一种感官体验:

设计最“懂比例”的电方盒,也是最少妥协的一个-有驾

• 贯穿灯与感知系统联动,视觉语言即是科技语言;

• 越野路书与UI界面整合设计,不是APP外挂,而是和中控整体设计一体化布局;

• 小憩、宠物、露营三种模式预设,不只是配置堆叠,而是让空间模块在设计初期就考虑“生活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典型的Design for Experience(以体验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思维)。

写在最后:烈马的骨,是经典的;肉,是未来的;而灵魂,是自由的

在今天这个被算法和流量充斥的汽车时代,很多设计开始为“短效刺激”服务。但烈马新能源不是。

它不急着哗众取宠,也没有丢掉家族精神,而是用一整套设计自洽的逻辑,给了我们这样一台车:

1、有原创度,但不陌生;

2、有科技感,但不油腻;

3、有传承感,但不陈旧。

烈马新能源或许就是大众的最佳选择。它的存在,就像一句被压低音量的主张:电动时代,也可以方得刚正,也可以设计得不妥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