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实在配置厚道,凯迪拉克国内为何难敌BBA?
凯迪拉克的车。真的不差。
2.0T起步,全系237匹马力。没有高低功率陷阱。不像某些品牌,一个1.3T还要分三六九等。你付一份钱。得到的是实打实的动力规格。
CT4。后驱平台。这个价位。BBA还在用前驱双离合凑数。宝马1系?不好意思。那叫豪华吗?
8AT是底线。CT5、CT6直接上10AT。传统变速箱的巅峰技术。谁还在乎所谓的“驾驶质感”?机械的精密咬合本身就是答案。
配置呢?低配≈别人家的中配。中配能对标高配。这不是吹牛。是摆在明面上的参数对比。真皮座椅。BOSE音响。L2级辅助驾驶……统统给你塞进去。
价格更狠。北美卖3.3万美元的CT4。国内落地价更低。打折?他们不是在打折。是在自残式放血。
奔驰C300L呢?北美4.1万美金。国内四十大几万。够买两台了。溢价率超过100%。消费者买单的到底是什么?
可问题是——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反而卖不过BBA?
品牌光环。四个字。扎心。
国人买车。买的不只是代步工具。是身份标签。是社交货币。是朋友圈里的点赞资本。
你开一台奥迪A6L。别人说:有出息。
你开一台凯迪拉克CT6。别人问:这车多少钱?
差距就在这里。哪怕你的轴距长了10公分。哪怕你的零百快了0.5秒。
BBA早就完成了从“车”到“符号”的蜕变。
而凯迪拉克……还在讲产品力。
讲配置。讲性价比。讲技术下放。
可大众听腻了。他们想听的是“尊贵”。是“专属”。是“你不配”。
你看4S店。奔驰的休息区。咖啡要端着杯子慢慢喝。西装革履的销售经理低声细语。墙上挂着“客户至上”的金属牌。
凯迪拉克店里呢?促销海报贴满墙。“直降8万!”“首付9.98万开走!”
热闹。但不够“高级”。
降价换销量。短期看是胜利。长期看是慢性自杀。
每一次优惠。都在稀释品牌价值。
每一次促销。都在告诉世界:我们不值这个价。
凯迪拉克明白吗?当然明白。
可它没得选。
不降价。根本没人看。
一降价。又被当成“清仓货”。
陷入死循环。
消费者也分裂。一边骂BBA割韭菜。一边抢着为溢价买单。
一边说凯迪拉克良心。一边担心被朋友笑“买不起BBA才退而求其次”。
理性告诉你:凯迪拉克超值。
虚荣心却说:再等等。攒够钱上奔驰。
这就是现实。冰冷。残酷。
但时代在变。
Z世代开始主导购车市场。
他们查评测。看拆解。信数据。不信“面子”。
一辆车的真实油耗。底盘结构。隔音材料厚度。比LOGO更重要。
他们愿意为价值买单。而不是为幻觉透支信用卡。
凯迪拉克的机会。就在这一代人身上。
CT5。后驱。50:50配重。MRC电磁悬架。mLSD机械限滑差速器。
这是一台可以和宝马3系硬刚的车。
性能层面。甚至略胜一筹。
可多少人知道?
宣传呢?声量呢?
BBA请顶流明星代言。铺天盖地投广告。
凯迪拉克?靠车主口口相传。
不是产品不行。是声音太小。
再看SUV市场。XT5。空间够大。配置够厚。行驶质感稳扎稳打。
同价位对比X3、GLC?谁更实用?一眼便知。
可人们还是冲进奔驰店。试驾完GLC。签单时手都不抖一下。
因为“奔驰”两个字。已经替他做了决定。
凯迪拉克像极了那个埋头苦干的好学生。
成绩优异。品德端正。从不迟到早退。
可毕业舞会上。没人邀请他跳舞。
因为他不够“酷”。不够“闪耀”。不够“令人向往”。
但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向往”吗?
当贷款还到第三年。当初的虚荣感能帮你多加一升油吗?
一辆车。陪你通勤。载你远行。接孩子放学。带父母看病。
它不需要那么耀眼。只需要足够可靠。
凯迪拉克做到了。
可人们仍在追逐光影。
未来会怎样?
电动化浪潮来了。
BBA的油车优势正在被抹平。
新势力崛起。传统格局松动。
凯迪拉克的锐歌(LYRIQ)。纯电平台。33英寸巨屏。9K分辨率。
技术储备并不落后。
如果能在智能化上打出差异化。或许能撕开一道口子。
否则……仍将困在“性价比陷阱”里。
说到底。凯迪拉克输的不是产品。
是认知。是叙事。是文化话语权。
它需要的不是更多优惠。
而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一个关于美式豪华的现代诠释。
关于力量。关于自由。关于不妥协。
而不是——“又便宜又好”。
便宜。从来不是罪过。
但在一个崇拜溢价的时代。它成了原罪。
什么时候,我们能坦然接受: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
什么时候,“聪明消费”能成为新的骄傲?
那一天。凯迪拉克或许才能真正翻身。
在此之前。它只能继续——
用利润。换生存。
用诚意。换理解。
用一辆辆好车。等待一个被真正看见的时代。
值得吗?
对车主来说。值得。
对品牌来说……谁知道呢。
但至少。当你深夜开车回家。
CT6的ANC主动降噪把喧嚣隔绝在外。
Moli真皮座椅托住疲惫的身体。
10AT如影随形的平顺换挡……
那一刻。你会觉得。
嗯。这选择。没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