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与众08官图正式发布,搭载L2++级智能辅助驾驶支持远程OTA升级,续航突破700公里,未来或成市场新焦点
我是跟行业打交道的小胖子,刚看到这个新车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次大众真是下了血本。别误会,这不只是换了个新壳子,背后可是技术与市场的一手好牌。你看这款新车的规格——5000毫米长,1954毫米宽,轴距更是有3030毫米,比我家老家那个三百两大院的院门还宽。这样的尺寸,未来主打家庭用车倒不奇怪,空间感能给有两个娃的父母一些底气(尤其是有个滤镜啥的买家)。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官方说续航达700公里——我估算,按每天50公里家庭日常驾驶,不充电也能跑一周有余,算下来,完全够日常需求。才不止这么简单。700公里的续航还能让你偶尔跑跑远郊,溜达个周末回来不犯愁。更别说,800V超快充啥的,十分钟搞定快充,从怕电变续航更长——这是在抢谁的饭碗呢?还是,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当然设计这一块,我个人是有点犹豫的—你看那官图,好像还在探索阶段。狭长的日行灯中央搭配大众徽标,倒挺有辨识度,但也可能会惹来还行,不过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嘛?的疑问。封闭式格栅配梯形进气口,配运动前唇,说得直白点,就是想凹运动感。但你知道,很多时候,车的外观高级感只能吸引逛街的女孩和不满意的年轻人。实际到路上,谁又会看得那么细呢?(这点我得留个疑问,直到我见到实车)。
我说到这里,忽然想到:未来这车的驾驶辅助,是不是能跟搭载的L2++级智能驾驶一样,越来越像会开车的AI助手了。站在技术的角度看,它能支持全场景智能导航,从高速到城市,似乎比起某些只会在高速跑直线的兄弟,优势还是明显的。至于支持远程OTA升级,说白了,就是你不用去4S店跑一趟,随时给软件升级——这个点,算是未来的大势。可别以为这只是个概念,现实中我的朋友在修理工那儿开玩笑说:这车的远程升级,可能会让你心惊胆颤,怕改出来的BUG比原厂还多。——厂家也在不断完善。
讲到这里,我还真想打个问号:这个智能到底算是真的在帮用户,还是在帮车厂躲责任?毕竟OTA升级,意味着厂商可以随时更改你的车辆软件配置,这是不是也带来一些温和的后门风险呢?(这段先按下不表)。再说,新车其实的技术招数,除了电池与驱动,最看重的还是它的合肥产业生态优势,其实就是把研发和制造的地气结合得更紧密。这点我觉得挺得意的,毕竟,很多类似的项目都要靠外包和合作,但大众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意味着这个车更可能兼顾用户的使用惯和中国的道路环境。
但现实中,差价对比同级别车——比如吉利、长安等国货品牌,可能只是一个能开的问题。新车多少会有价格拉开,到底值不值得这个价,我倒觉得还得看消费者愿意为谁买单。毕竟,公共充电桩、快充站的布局还不见完善,700公里的续航再好,也存在换个地方充电难题——这个问题还得脚踏实地地考虑。
我一边写一边想:这车未来能不能成为新焦点,还得看它的实际表现。别以为颜值和配置高,就是打天下的保证。尤其是,内容力强的AI助手加持,能不能成真,还是个未知数。有人会说:你看那些车厂宣传,都是一句‘未来感’词。我倒觉得,未来可能就藏在这些短跑题和细节里头——比如这次配的界面设计、绿色环保用料、甚至门把手隐藏技术,都能体现出用心。
对了,谁来告诉我:这车的保值率会不会降得很快?毕竟,消费者都喜欢新潮,但又担心二手掉价。这个700公里/OTA/智能辅助,是卖点,但也是双刃剑——企业和用户间的关系,恐怕也会变得越来越微妙。因为,谁都不想,把新车买回来,几个月后就软件被挖墙角。
(这段我先留给自己思考)结合了研发、供应链、市场、用户心理等多方面,我觉得大众这次试图在中国市场下大功夫,冲击的,不只是一个新车,更像是在立新标杆——真能不能抓住机会,还得看后续实车的态度。
所以,最后的问题:你认为,未来的车,到底是智能工具,还是生活伴侣?这,得看它能否跨过去那些虚虚实实的门槛。或者,还真得等下一次打开发动机盖,才能看见它里面真正藏了啥。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