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到山姆,国内高管为啥接二连三栽在信任上?

从特斯拉到山姆,国内高管为啥接二连三栽在信任上?

我要笑死,国内高管这两年人品口碑真是碎了一地!国民信任度都快跌穿地心了。前有特斯拉国内团队为省钱搞出离谱操作,连老板马斯克都看不下去;现在又轮到山姆超市高管被会员集体抵制,这哪是巧合?分明是同一套剧本换了个舞台。

从特斯拉到山姆,国内高管为啥接二连三栽在信任上?-有驾

先说特斯拉那档子事。前两年有段时间,不少车主吐槽新提的车减配了,比如原本宣传的中控屏内置的娱乐系统功能缩水,座椅材质悄悄换了便宜款。后来有内部消息透出来,说是中国区高管为了压成本,擅自调整了部分配置,想着“反正用户不仔细查,能省一点是一点”。结果呢?马斯克亲自下场道歉,说“中国团队的做法不符合品牌标准”。你说这多讽刺?高管省的那点钱,全搭进公司信誉里了。

再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山姆会员店。好些老会员在社交平台吐槽,说今年续费特别不痛快。有人晒出账单,往年送的积分、免费试吃券全没了,反而多了不少捆绑销售的会员专属商品;还有人反映,货架上进口商品少了,贴标“自有品牌”的多了,吃起来口感差一截。最气人的是,找客服投诉,对方就拿“优化调整”“成本控制”那套说辞糊弄。这下彻底激怒了会员——咱们交年费图的不就是品质和服务?你现在连最基本的诚意都没了,凭啥还让你赚我钱?

其实说白了,这些高管可能犯了个通病:把用户的信任当韭菜割。以前会员选山姆,图的是“严选商品、假一赔十”的口碑;买特斯拉,冲的是“科技先锋、服务到位”的标签。可有些高管觉得,只要公司牌子硬,用户就得认,于是开始玩套路、省成本、糊弄事。他们忘了,信任这东西攒起来比登天还难,砸下去可就稀里哗啦响。

举个简单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山姆十年老会员,去年刚续了三年的卡,结果今年夏天去买牛排,发现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比之前晚了半个月,问导购员,人家支支吾吾说“进口流程调整”。朋友一气之下退了卡,还在会员群里喊了一嗓子,结果好几个老会员跟着退。“我们不是差那几百块年费,是差这口气。”朋友跟我说这话时,直拍大腿。

再往深了想,高管和用户之间的信任链断了,根子上还是“打工心态”在作怪。有些高管觉得自己是职业经理人,干几年就走,只要在任期间财报好看就行,至于用户满不满意,那是下一任的事。可他们没算明白账:用户跑了,口碑崩了,公司业绩能好吗?到时候别说升职加薪,不被追责就算烧高香了。

现在好了,特斯拉那事虽然过了,但“减配省成本”的标签还粘在身上;山姆要是再这么作,怕是会员流失得比促销活动发优惠券还快。说实在的,做生意最金贵的就是信任,你对用户真心,用户才对你实意;你要是总想着耍小聪明,早晚得栽在这上面。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部分信息参考自黑猫投诉平台用户反馈、《每日经济新闻》关于特斯拉中国配置调整的报道及山姆会员近期消费纠纷案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