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小鹏这几年也算是新能源车界的老炮儿了。
昔年P7一出,那叫一个炸裂,直接把小鹏抬上了角斗场。
可眼下呢?
P7i还没捋顺,P7+又来搅浑水,这边厢,代号E29的“全新一代P7”又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了。
这事儿,着实让人摸不着北。
照理说,一款车型迭代翻新,那是家常便饭。
可小鹏这P7,愣是玩出了“俄罗斯套娃”的既视感。
你说它没花活儿吧,新P7的设计着实够跳脱,什么“电改GTR”的诨名都传开了,棱角分明,恨不得把“驭动”俩字錾在额头上。
可你说它有花活儿吧,这股子“驭动”风真能在已然水泄不通的市场上蹚出一条康庄大道?
这背后,实则藏着挺骨感的问题。
新能源车这块肥肉,谁都想啃一口。
特斯拉Model 3是样板,小米SU7又来搅局,留给其他玩家的空间,委实逼仄。
小鹏想靠P7这杆枪打天下,路数没错,可冷不丁祭出这么多“同胞兄弟”,难免让人觉着有点眼花缭乱。
你看,P7+走的是宜家宜商的路线,肚量大、配置足,想拿捏的是那些既要腔调又要实用的买家。
新P7呢?
摆明了是冲着后浪来的,皮囊激进、操控犀利,想让他们觉得驾驭这车,倍儿有面儿。
可癥结就出在这儿。
如今买车的后浪们,真就只看重“驭动”吗?
他们难道不盘算实用性、舒适性、性价比?
P7+的现身,业已分食了一部分潜在客户,新P7再来抢地盘,会不会出现“自相龃龉”的境况?
这就好比一家老字号,本来靠一道看家菜扬名立万,结果掌柜的一看生意红火,又撺掇出好几道“升级版”的看家菜,结果呢?
饕客们反而不知该点哪道了。
更要命的是,新P7这回把激光雷达给咔嚓了,换成了纯视觉方案,还攒上了自研的AI芯片。
这步险棋,风险系数可不小。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新能源车的必争之地。
激光雷达虽说身价高,但技术瓷实,稳定性有背书。
纯视觉方案呢?
固然更平价,但对算法的要求更高,况且在魆风骤雨天的表现,还有待时间来校准。
小鹏这般操作,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压低成本,增厚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自己手头的家伙事儿有底气,想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路子。
可万一纯视觉方案的效果差强人意,那新P7恐怕就要面临口碑滑铁卢的危机了。
扯到这儿,不得不诌几句小鹏的定价策略。
眼下P7+的价码已经亮在那儿了,新P7倘若定价过高,肯定乏人问津; 但倘若定价太低,又会冲撞P7+的销量。
这其中的权衡,可不好拿捏。
实则,小鹏眼下作梗的困局,也是诸多新能源车企的切面。
市场竞争白热化,技术路线扑朔迷离,消费者诉求千变万化,任何一个关卡出了岔子,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与其说小鹏是在发布一款新车,毋宁说它是在进行一场豪赌。
押注的是设计能否撩拨消费者的心弦,押注的是技术能否经受住考校,押注的是定价能否寻到平衡点。
终归,新P7能否再度翻红,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戳中消费者的痛点。
倘若只是靠“电改GTR”的噱头博眼球,恐怕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终究,在这个“内卷”的世道,光有花架子是不够的,还得拿出硬实力才行。
正如当年P7一鸣惊人,靠的可不仅仅是皮囊,还有智能化和性价比。
现如今,小鹏需要寻到新的破局点,才能在竞逐中屹立不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