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风云变幻,金标大众2025年要“起飞”了?
上海车展刚结束那会儿,朋友圈和群里都在聊新能源、智能化。有人说现在买车跟买彩票似的,新势力一茬接一茬,看得人眼花缭乱。合资品牌是不是就只能靠情怀吃老本?这回真不一样,大众直接整出个“金标”,连LOGO都换成金色的,气场两米八。
有朋友吐槽:“我爸当年买帕萨特,现在我看ID. EVO,有点像看老友新装。”但仔细琢磨,这事还真不是简单换壳那么回事。大众安徽作为第三家合资公司,一脚踏进新能源,还专门拉着中国科技企业搞合作,说白了就是要把德国味儿和中国速度搅一起。
身边小李原来死忠某自主品牌电动车,这次上海车展回来突然改口:“你们别笑,我觉得那个ID. EVO挺带劲。”他最服的是纯视觉无图驾驶辅助系统,不用高精地图还能认路,“这玩意儿以后回农村老家也能开吧?”他嘴上调侃,其实心里是服气的——以前总说合资慢半拍,这下可好,人家厚积薄发来了波王炸。
再说那台与众06,也是话题王者。表哥去年才换的新车,这回看到与众06上市配置直呼后悔:“为啥我的没有拳皇97啊?香氛三选一也太懂年轻人!”14.99万起步价,把娱乐、社交、续航、安全全塞进去了,他感慨道:“现在买车真的像挑手机。”
讲真,以前咱对大众印象就俩字:靠谱。但新能源时代谁还只盯着省油耐造?智能座舱成了新宠。有网友神评论:“以后媳妇坐副驾打游戏,我开自动驾驶去兜风,不怕她唠叨啦!”虽然听起来有点扯,但背后的意思很明显——大家对智能体验是真上头。
关于安全,有个老司机群友抖机灵:9气囊+笼式结构,“就差没给方向盘套个安全帽”。其实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大厂底蕴,不玩虚的。“我们这种跑长途多的人,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他说,“大厂做工还是让人放心。”
再瞧技术层面,大众集团这么多年攒下来的研发功夫终于派上用场。比如物理隔离电子架构,别人忙着堆屏幕、大喊AI助手,大众先想着怎么防止误操作和危险指令。这种稳中求新的思路,说句糙话,是典型德系“轴”劲,但又加了中国市场的灵活性。有网友总结得妙:这是“不疾而速”,不急躁但又能跟得上节奏,该快的时候绝不拖泥带水。
渠道布局也是暗藏玄机。一季度67家门店覆盖35城,到2025年底目标120家铺到70城,下沉三线城市,让更多人方便试驾购车。这招正戳中了很多小地方用户痛点。我一个同学在县城工作,以前想试电动车还得跑市区,现在盼着自家附近早日开店。他发微信问我:“等明年咱镇也有4S店,是不是该考虑入手?”
续航焦虑一直是电动车绕不开的话题。这次ID. EVO最高700km续航,还配800V超充,全国2万根快充桩,你要是每天上下班通勤,那是真的够用了。我楼下邻居平时嫌充电麻烦,自从看到超充站越来越多,也开始动心。他老婆插科打诨地说:“以后周末郊游不用提前算公里数啦!”
还有动力选择,与众06继续保留后驱/四驱版本,各取所需。不少喜欢运动操控的小伙伴表示认可。“170kW单电机日常足够,250kW双电机偶尔撒野,”论坛上一位大神点评,“价格压到15万左右,同级里找不到第二台这么全乎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立马接受新东西。我爸妈还是更信赖熟悉的大牌子,他们觉得大厂售后更踏实。而年轻朋友则被那些花哨功能吸引,比如元宇宙社交、模式编辑器啥的新鲜玩意。“等哪天支持投屏追剧,再送我一套定制香氛包,我天天睡在车里。”大学舍友夸张归夸张,可见这些创新确实击中了部分用户需求痛点。
轻微跑题一下,上个月聚会喝酒聊起未来几年谁能站住脚,一个同事认真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就是江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有时候贪便宜选新势力,有时候经历几轮折腾发现“大船”还是稳妥些。当初嫌弃传统合资落伍,如今看到金标大众杀回来,又开始犹豫摇摆,人呐,就是这样反复横跳……
其实最扎心的是,无论你怎么选,到最后决定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外界怎么吹捧或唱衰,都抵不过一次真实体验来的直接。今年春节返乡,高铁票难抢,小姨夫临时借了一辆纯电SUV,全程高速一路顺畅,中间休息区遇到补能排队问题,他忍不住念叨一句:“如果每个服务区都有超充桩该多好!”这句话后来让我想到金标大众全国2万根快充桩布局,如果真实现无忧补能,那才叫出行自由啊!
面向2026年,还有3款新车型蓄势待发,两轿一SUV扩容产品线。如果按照今年的发展速度来看,到时候估计竞争会更加激烈。不过目前来看,从战略定力到技术突破,再到渠道深耕和产品创新,大众这个百年品牌显然已经做好准备,要把“中国为中心”的策略贯彻到底,也让不少观望党重新燃起期待值。
今天闲聊完这些,总结一句神评梗:如果你的下一辆纯电SUV或者轿跑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帅、有料、不坑爹,会不会愿意给金标大众一个机会?欢迎大家脑洞大开,用段子or吐槽形式写写你理想中的“完美座驾装备清单”,比如必须自带麻将桌or夜宵加热盒之类(认真脸),看看谁提案最离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