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一、开车也能玩手机?苹果这次玩的是“方向盘”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坐在车里,不用低头翻按键,对着方向盘喊一声“打开空调”,空调自动运转;
说一句“导航去最近的加油站”,仪表盘立刻弹出路线;
甚至一句话就能切换驾驶模式、调节座椅温度……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而是苹果最新发布的CarPlay Ultra正在实现的现实。
2025年5月15日,苹果正式推出了新一代车载系统CarPlay Ultra。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彻底打破了“手机映射”和“车机控制”的界限。
它不再只是把iPhone的界面投屏到中控屏上,而是直接接管了仪表盘、中控屏、空调、驾驶模式等几乎所有车辆功能。
简单来说,你的爱车从此成了一个“方向盘上挂着的iPhone”,一切操作都可以通过屏幕或语音完成。
首批尝鲜的,是阿斯顿·马丁的新车。美国和加拿大的土豪车主们,现在订车就能体验这套“未来座舱”。
而苹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现代、起亚等主流品牌已承诺支持CarPlay Ultra,未来几年内,这项技术可能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席卷全球汽车市场。
二、苹果的“车机革命”:从“手机支架”到“汽车大脑”
如果你还记得2022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的新闻,一定对当时的CarPlay升级印象深刻。
当时苹果放出了一段视频:一辆车的仪表盘、中控屏甚至副驾驶屏幕,全部变成了iPhone的界面,驾驶员通过语音和触控就能控制空调、收音机、导航……那场面,就像给汽车装上了“iOS系统”。
但三年过去了,这套系统才真正落地。为什么跳票这么久?
答案很简单:汽车不是手机,想改写规则没那么容易。
1. 从“工具”到“生态”:苹果的野心不止是投屏
传统的CarPlay,本质上是一个“手机投屏工具”。你打开导航、音乐、电话,只是把iPhone的界面搬到车上,核心功能还是依赖手机。
而CarPlay Ultra完全不同:它直接和汽车的底层系统对接,成为车辆的“大脑”。
比如,以前你想调空调温度,得在中控台找按钮;
现在只要对Siri说一句“太热了”,系统会自动降低空调温度,甚至结合天气数据推荐舒适体感温度。
再比如,仪表盘上的速度表、转速表,过去是机械或独立电子显示,现在全由iPhone渲染,甚至能一键切换成游戏般的3D动态界面。
2. 车厂的纠结:是合作还是对抗?
苹果的这套逻辑,听起来很美好,但车企却未必买账。
毕竟,谁愿意把自己最核心的车辆控制权交给一个“外来系统”?
举个例子: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强,都有自己精心打磨的车机系统,比如奔驰的MBUX、宝马的iDrive。
这些系统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品牌调性的体现。
如果换成了CarPlay Ultra,仪表盘上全是苹果的LOGO和界面,车企岂不是成了“组装厂”?
这也是为什么首批搭载CarPlay Ultra的只有阿斯顿·马丁,这个主打奢华的小众品牌,显然更愿意配合苹果的“实验”。
而现代、起亚等主流品牌虽然已承诺支持,但具体怎么落地、会不会保留自家特色,仍是未知数。
三、CarPlay Ultra的三大杀手锏:接管、定制、智能
1. 接管一切:从仪表盘到空调,全被iPhone“拿下”
CarPlay Ultra最颠覆性的升级,是它接管了车内所有屏幕。
不只是中控屏,连仪表盘、副驾娱乐屏甚至抬头显示器(HUD),都能变成iPhone的界面。
这意味着什么?
仪表盘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你可以把速度表换成游戏风格的动态界面,或者直接隐藏它,让导航地图占满整个屏幕。
空调、座椅、驾驶模式一句话搞定:
不用低头找按钮,Siri会帮你完成所有物理按键能做的事。
媒体和导航“无处不在”:导航路线不仅能显示在中控屏,还能投射到仪表盘中央;
播放音乐时,歌词可能出现在副驾屏幕上,甚至通过AR技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
2. 定制化:你的座舱,由你说了算
苹果深知,年轻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界面。CarPlay Ultra支持全车屏幕自定义主题、壁纸、小组件,甚至能根据驾驶习惯推荐功能。
比如:
早高峰通勤时,仪表盘自动显示路况拥堵情况;
周末郊游时,中控屏一键切换成“露营模式”,集成天气、音乐、帐篷灯光控制;
喜欢赛车?仪表盘能模拟超跑的油量表、水温表,甚至加入圈速计时器。
3. 智能联动:iPhone才是“车钥匙”
CarPlay Ultra必须搭配iPhone 12及以上机型,且需要iOS 18.5系统。这意味着,你的手机不仅是车机的“大脑”,还是身份认证的“钥匙”。
无感解锁:靠近车辆时,手机自动连接并启动个性化设置,座椅位置、空调温度、播放列表;
远程控制:用iPhone远程启动车辆、查看胎压、锁定车门;
数据打通:你的健康数据,如心率、步数能和车载系统联动,疲劳驾驶时自动提醒休息。
四、车企的“生死抉择”:拥抱苹果,还是自建生态?
CarPlay Ultra的发布,让汽车行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到底是用苹果的系统,还是坚持自研?
1. 支持派:省成本、快迭代
对于中小车企来说,自研车机系统成本高昂,还要面对软件更新、生态兼容等问题。
直接接入CarPlay Ultra,相当于用苹果的生态和算力“武装”自己的车,既能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又能节省研发费用。
比如现代和起亚,本身就和苹果关系密切,起亚甚至在韩国推出过“CarPlay定制版”车型。这次承诺支持CarPlay Ultra,显然是想借苹果的影响力抢占市场。
2. 抗拒派:守住品牌灵魂
但像奔驰、宝马、特斯拉这样的巨头,绝不会轻易交出控制权。
特斯拉的车机系统以流畅著称,甚至能玩《巫师3》;奔驰的MBUX系统支持AI学习,能记住每位乘客的偏好;
宝马的iDrive更是以逻辑清晰、手感出色闻名。如果换成了CarPlay Ultra,这些品牌的“灵魂”就荡然无存了。
3. 折中派:兼容并包,各取所需
还有一种可能:车企开发自家系统,但保留CarPlay Ultra作为“备用选项”。
比如丰田、本田的部分车型,既支持CarPlay,也保留了自家的Entune和Honda Connect系统。这种“双系统”模式,或许会成为主流。
五、用户能期待什么?代价又是什么?
1. 好处:真正的“人车一体”
操作门槛归零:如果你习惯了iPhone的交互,上车就能上手;
功能无限扩展:苹果的App Store有百万级应用,未来车载功能更新速度将远超传统车机;
个性化体验升级:每个人的座舱界面都独一无二,甚至能和家里的智能家居联动。
2. 隐忧:数据安全与依赖风险
隐私泄露风险:你的行车轨迹、驾驶习惯、手机数据,全部会被苹果 收集;
依赖苹果生态:一旦离开iPhone,车辆功能可能大打折扣;
维修成本飙升:如果车机系统故障,可能需要苹果和车企共同维修,费用和周期难以预估。
六、未来十年:汽车会变成“四个轮子的手机”吗?
苹果的CarPlay Ultra,本质上是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特斯拉给出了“电动化+智能化”的答案,而苹果则想用“生态化+统一化”再下一城。
如果CarPlay Ultra普及,汽车很可能从“交通工具”彻底转型为“移动智能终端”,就像十年前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技术层面: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器、车路协同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法规层面:各国对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的监管政策仍不明确;
用户习惯:很多人依然信任物理按键,对“全触控+语音”操作存疑。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苹果已经撕开了汽车智能化的“口子”。
无论是车企、用户还是科技公司,都不得不重新思考:方向盘背后的权力,究竟属于谁?
一场静悄悄的“工业革命”
CarPlay Ultra的发布,看似只是车载系统的一次升级,实则暗含着一场“工业革命”的前兆。
当苹果用iPhone颠覆诺基亚、黑莓时,没人想到移动互联网会彻底改变世界;如今,苹果再次用CarPlay Ultra向汽车行业投下一颗“深水炸弹”。
这场革命或许不会一夜之间爆发,但它注定会让汽车从“钢铁猛兽”变成“智能伙伴”。
也许用不了多久,买车时你会面临一个选择:
是买一辆“会自己思考”的苹果生态车,
还是继续驾驶传统车企的“机械艺术杰作”?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藏在你的iPhone里。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