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的角度出发,AR-HUD与传统HUD的核心差异在于其交互方式。简而言之,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差异,更是体验的创新。那么,这背后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一、体验创新:AR-HUD的“写写画画”魔法。
传统HUD的第一种形式——C-HUD,如同一个透明的小屏幕,受限于投影技术,它主要展示时速、转速等参数信息。这在2022年已显得有些过时(如图一)。
第二种传统HUD——W-HUD,则将投影直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虽然解决了C-HUD的一些安全问题,但在内容展示上并未有太大突破,仅增加了2D导航箭头和一些可选模板(如图二)。
这两种传统HUD,本质上仍然是仪表盘的变种,而AR-HUD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界限。
AR-HUD展示的内容与驾驶员的视线完美融合,呈现3D效果。例如,车载摄像头识别出的车道、红绿灯和行人等信息,会实时与实景融合,并随着驾驶员的视线移动(如图三)。
在导航方面,AR-HUD能直接在实景上标注路线,有效减少平面地图可能带来的混淆(如图四)。
更进一步,在自动驾驶辅助方面,AR-HUD还能在实景上标注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进路线,预测行驶情况,并标明本车的行驶安全区域(如图五)。
这对于避免刮擦事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如图六)。
因此,AR-HUD相比传统HUD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写写画画”功能。虽然目前主要限于基础信息展示,但未来与其他智能配置相结合,有望在驾驶实景中提供更多类似于游戏提示的信息,其潜力不亚于转向灯、刹车灯等传统配置。
二、传统HUD的普及困境。
对比液晶仪表迅速替代机械仪表的速度,AR-HUD替代传统HUD的进程显然要缓慢得多(如图七)。
从“写写画画”的角度来看,液晶仪表比传统HUD更早地实现了这一功能,如添加歌词显示、导航投屏等,操作简便。而C-HUD和W-HUD只是将仪表内容移至挡风玻璃上,其内容丰富度远低于液晶仪表,这也是车企推广HUD速度不如液晶仪表的原因。
三、消费者选购HUD的考量。
相较于内容丰富且成本更低的液晶仪表,AR-HUD作为新配置的价格仍然较高,且功能尚未完全达到预期。因此,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在选购时,除了关注“画什么”的功能,还应考虑视角、成像距离、OTA潜力、分辨率等“画在哪里”的指标。
综上所述,AR-HUD的“写写画画”功能确实代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由于与智能座舱的整合尚不完善,其内容和性价比相较于传统HUD或液晶仪表仍有待提升。因此,建议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