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辟谣高速时速不超143km不被罚,谣言!交警说出残酷现实

高速开车不超143km/h真的不被罚?交警权威回应来了!

“我就开143,交警拿我没办法!” 最近,这句话在车主群里传得沸沸扬扬。不少司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时速不超过143公里,就能在高速上“畅行无阻”。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故事得从山西高速交警六支队的一次日常审核说起。5月19日,民警闫建青在人工复核超速抓拍数据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的两次违法记录——5月7日时速141km/h,5月19日时速143km/h,两次都刚好“卡”在限速120km/h的10%以上未达20%区间。当交警拨通司机电话时,对方理直气壮:“网上都说了,不超143不处罚!”

这个看似“精准”的数字,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拍手叫好,觉得找到了“合法超速”的漏洞;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会助长开快车的风气。更有甚者,将其解读为“交通新规放宽”,甚至制作成表情包在朋友圈疯传。

但很快,江西、陕西等地的交警部门纷纷发声,这个所谓的“143定律”,其实是断章取义的谣言

交警辟谣高速时速不超143km不被罚,谣言!交警说出残酷现实-有驾

一、谣言是如何“诞生”的?

要揭开143km/h的神秘面纱,得从2022年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说起。根据新规,全国高速公路对轻微超速(限速值10%以内)实行“首违免罚”或警告处理。以限速120km/h的路段为例,132km/h以下属于警告范畴,不扣分不罚款;132-143km/h则罚款200元,但同样不记分。

问题就出在这个“不记分”上。 部分网友误以为“不记分=不处罚”,甚至将143km/h曲解为“安全时速”。更有好事者掐头去尾,把“罚款200元”的关键信息删掉,只留下“不超143不被罚”的误导性结论。

这种“选择性失明”的解读,很快在短视频平台引发跟风。某博主发布的“高速超速技巧”视频,点赞量超过百万,评论区里满是“学到了”“感谢科普”的留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一张罚单背后,都藏着交警部门的无奈与担忧

交警辟谣高速时速不超143km不被罚,谣言!交警说出残酷现实-有驾

二、143km/h的“温柔陷阱”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不记分,交点罚款有什么大不了?”但你知道吗?当车速达到143km/h时,车辆的制动距离已经超过170米,比时速120km/h时多出整整70米!这相当于在100米的距离内,你需要多花2.1秒才能刹停。

更危险的是,这种“擦边球”行为会严重干扰车流秩序。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当车流中存在10%以上的低速车辆时,事故率会上升19%;而当车辆时速超过130km/h时,驾驶员的视野范围会从正常的100度骤缩至40度,相当于眼前只剩一条“隧道”。

这不是危言耸听。 2025年4月陕西咸阳的一起车祸,正是因为货车“超限低速行驶”和客车未保持安全车距,最终导致5人死亡。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当两车发生碰撞时,客车时速超过140km/h,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足1.5秒。

三、不同路段的“限速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143km/h的谣言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限速标准因地而异。在江西省,大部分主线高速限速120km/h,但永武高速、修平高速等山区路段限速仅100km/h,部分隧道和桥梁甚至降至80km/h。如果你在这些路段依然抱着“143不被罚”的心态,等待你的将是更严厉的处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低限速同样不容忽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高速公路最低时速不得低于60km/h。2024年沪昆高速杭州段的一起事故中,一辆货车因时速低于48km/h且未设置警示标志,最终承担了40%的事故责任。

四、关于限速的“南北之争”

面对143km/h的争议,车主们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南方车主更倾向于“安全第一”,他们用江西交警的话反驳:“山区高速弯道多,100km/h都嫌快,143简直是拿命开玩笑!”而北方车主则认为:“平原高速路况好,车辆性能也提升了,适当放宽限速能提高通行效率。”

这种分歧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有网友晒出德国不限速高速的视频,呼吁“与国际接轨”;也有网友翻出国内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的资料,指出其虽然采用了先进的车路协同系统,但小型客车最高限速依然是120km/h。

这场争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交通管理的复杂性。 正如某交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限速标准的制定,需要平衡道路设计、车辆性能、驾驶员素质等多重因素。一刀切的调整不可取,因地制宜的精细化管理才是方向。”

交警辟谣高速时速不超143km不被罚,谣言!交警说出残酷现实-有驾

五、交警的“硬核”提醒

面对愈演愈烈的谣言,多地交警部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辟谣。山西交警闫建青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特意调出监控画面,逐帧分析超速车辆的行驶轨迹:“你看,这辆车在超车时已经压到了导流线,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判定会更加复杂。”

更值得关注的是,交警部门正在尝试用科技手段破解超速难题。 浙江的杭绍甬高速试点“智慧限速”,通过气象监测和ETC门架系统,自动调整限速值;陕西的事故多发路段则安装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当车辆时速超过130km/h时,会通过路侧显示屏发出红色警示。

六、老司机的“保命法则”

在采访中,一位有着20年驾龄的货车司机分享了他的“三字诀”:“慢、看、让。”他解释道:“高速上不怕开得慢,就怕开得乱。遇到暴雨、团雾等天气,就算限速120,我也会主动降到80。”

这些经验,与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高速公路安全行车指南》不谋而合。 指南特别强调:“爆胎时要握紧方向盘,不要急刹车;遇到事故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夜间行车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远光灯。”

七、写给所有车主的心里话

作为一名曾经的“超速受害者”,我想告诉大家:每一次踩下油门,都是在和死神博弈。 三年前,我在沈海高速上因为时速135km/h追尾前车,车头完全变形,安全气囊弹出的瞬间,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或许你会说:“我技术好,反应快。”但数据不会说谎:当车速达到140km/h时,制动距离是173米,而普通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0.6-0.8秒。这意味着,当你看到前方突发情况时,车辆已经冲出了23-28米。

结语

高速限速,限的不是速度,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当你下次准备踩下油门时,请想想山西那位被罚的司机,想想陕西那场惨烈的车祸,想想家中等待你平安归来的亲人。

安全抵达,才是最快的速度。 这,就是交警部门最想告诉我们的真相。

#时事热点我来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