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电商巨头京东也宣布要“卖车”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个“王炸”。
一台纯电动汽车,标价4.99万元,号称续航能跑500公里,还支持快速换电。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敢相信,觉得这价格也太低了,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毕竟现在市面上一台主流的电动车,价格普遍还在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水平。
那么,京东这台车到底是怎么回事,这4.99万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生意经,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究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还是一个需要仔细琢磨的消费选择呢?
咱们先得把这个4.99万的价格给说清楚。
这并不是说你花了不到五万块钱,就能把一辆完完整整的电动车开回家。
这个价格,你买到的其实是一个不包含电池的“车身”。
电动车最核心、也是最贵重的部件就是那块动力电池,而在这套方案里,电池是不卖给你的,而是采用租赁的方式。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但房子脚下的土地你只有使用权,每个月还得交地租。
具体到这台车上,就是你除了要付4.99万的车款,每个月还要再支付399元的电池租赁费。
一年下来,光是电池的租金就是4788元。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如果这台车你打算开上五年,那么五年的电池租金总共是23940元,再加上购车的4.99万,总的开销大概在7.4万元左右。
而如果你选择一次性买断,也就是车和电池都归你,那价格就是8.99万元。
这样一比较,租电池的方案在五年内似乎能省下一万五千块钱,对于前期购车预算比较紧张的朋友来说,门槛确实降低了不少。
但是,这种模式也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车辆的所有权不完整。
电池作为电动车价值最高的零部件,它永远不属于你。
这会直接影响到这台车未来的保值率。
咱们中国人买车,很多人都会考虑到几年后换车时,这台旧车还能卖多少钱。
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开着这台租用电池的车去二手车市场时,车贩子一看,这车没有“心脏”,只是一个“空壳子”,那估价肯定会大打折扣。
所以,前期看似省下来的一万五千块,很有可能在未来卖车的时候,以另一种形式“亏”了回去。
这就像租房子一样,你住了五年,交了五年房租,最后搬走的时候,房子还是房东的,你什么也带不走。
而买断电池,就相当于你自己买了房,虽然初期投入大,但它终究是你的资产。
了解了价格模式,我们再来看看这台车是怎么来的。
这次京东并没有像小米的雷军那样,自己投巨资建工厂、搞研发,从头到尾亲力亲为。
刘强东选择了一条更轻巧的道路,他更像一个资源整合者,攒了一个“朋友圈”。
在这个合作里,三方分工非常明确。
广汽埃安,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牌企业,有成熟的生产线和造车经验,负责把车生产出来,保证车辆的基本品质。
宁德时代,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它提供最核心的电池技术,并且负责建设和运营未来的换电站网络。
而京东,则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庞大的用户流量、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物流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广汽负责造,宁德时代负责能源,京东负责卖和后续的服务。
车在京东的APP上独家销售,车辆的保养维修可以去线下的“京东养车”门店,甚至分期付款都可以用京东的金融服务。
京东通过这种方式,几乎没有投入重资产,就轻松地切入了汽车这个赛道。
这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宣传的“换电”功能。
所谓换电,就是车开到换电站,通过自动化设备,在短短一两分钟内,把没电的旧电池换成一块满电的新电池,整个过程比加油还快,彻底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慢的痛点。
这个设想听起来非常美好,但现实情况是,配套设施的建设还远远跟不上。
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的换电站总共也只有几百座,而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虽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增加到两千多座,但对比全国超过12万座的加油站和上千万个充电桩,这个数量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买了这台车,你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万一哪天你开车去一个稍微偏远点的地方,车快没电了,打开手机地图一查,发现最近的换电站还在几十公里以外,那种焦虑感可想而知。
所以,换电模式虽然高效,但它的便利性完全取决于换电站的覆盖密度,在网络没有铺开之前,它更像是一个“局部地区”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样一台车,究竟是卖给谁的呢?
虽然京东打出了“国民好车”的口号,但从它的产品特性来看,可能并不太适合普通的家庭用户。
因为为了把价格做到这么低,这台车在很多方面必然要做一些妥协。
比如内饰的用料、乘坐的舒适度、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等等,这些提升用车体验的配置,在这台车上可能都比较基础,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还承载着出游、社交等多种功能,对品质和体验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相反,这台车的产品定位,精准地瞄向了另一个庞大的市场——营运车辆,尤其是网约车。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汽车就是他们赚钱的工具,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车子有多豪华、多智能,而是成本。
第一,购车成本要低,4.99万的门槛无疑非常有吸引力;第二,运营成本要低,用电肯定比用油便宜;第三,补能效率要高,换电模式可以让他们不用花一两个小时去充电,大大增加了接单的有效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这台车与其叫“国民好车”,不如叫“营运好车”来得更贴切。
说到底,京东这次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其根本目的或许并不仅仅是为了卖车本身赚多少钱。
这更像是一场关于用户和数据的“流量生意”。
这台超低价的电动车,就像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入口,它的作用是把更多的用户吸引到京东自己构建的生态体系里来。
一旦你成为这台车的车主,你的用车生活很可能就会和京东深度绑定。
你在京东平台买车,用京东金融贷款,去京东养车做保养,在京东的体系里给车换电。
通过这台车,京东希望将一个用户从单纯的线上购物,延伸到汽车消费、汽车后市场服务、金融服务等更广阔、更高价值的领域。
他看中的,是通过这台车锁定一个用户未来数年的消费潜力。
这种商业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只是被巧妙地应用到了汽车产业。
这种模式能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看京东后续的服务质量和换电网络的建设速度,是否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