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M7提车一个月基本在城区跑,行驶里程1260公里除前面100公里必须人驾以外,基本都是智驾。[比心][比心] 其实一开始我还挺犹豫的。
你知道的,买这个车其实还挺冲动。一方面是朋友说的,华为手机那么牛,汽车是不是也行?另一方面,去年就关注这款车了,从工厂照片到预售,心里其实就琢磨着快点到手。特别是去年大订时,生产差不多忙疯了,提前订的还能早几天提车。
我还记得刚提车那会儿,内心那个矛盾啊。前100公里一定得自己开,毕竟新车调试、适应,看着那个屏幕闪大小字,心里其实也挺惶惶的。那天还差点忘了,修理店的小伙子还说:你得多跑跑呦,这车空调特别省油的。当时我就心想,能省点油,开得舒服点,是不是也代表车里还省点心呢。
奇怪的是,第二次去试驾时,发现她的智驾确实不一样。起初我还在想,这玩意得多复杂,别出问题咋办?谁知道,到了后来,慢慢地惯了这个第三只眼。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里面截图的导航路径,基本都靠她自动跟着走。说实话,这种感觉挺奇妙的,好像把自己从开车的体力劳动里解脱出来。
比起我以前开的途锐,那个车不说有多快,但操控和辅助确实不一样。途锐我记得油门踩一半,车还得歪歪扭扭,反应不是特别灵敏,也挺累。这个车辆,尤其是智驾系统,反应快,连我那个老司机有时都觉得比我开的还稳。
你会不会觉得我说得太夸张?其实也没啥夸张的成分。大概是和手动驾驶惯有关。自己硬撑着开了那么多年,突然把控交给智能女友,刚开始还是有点怕。你知道吗?我有次开到闹市区,一个弯路口,就是那种狭窄的角度,平时我都得靠经验慢慢减速、拐弯。结果那次,她自动提前减速,连我一个老司机的都觉得这操作比自己反应还及时。
我也试过把手从方向盘上扯下来,观察她到底多聪明。有一次,红绿灯刚变红,她就提前开始减速了,没有一点点迟疑。那刻我心里就想,或许真得考虑换个角度,是不是未来的车不用我那么上心了?
当然啦,也会遇到点小麻烦。有一次我在市区堵车,智驾突然给我发出提示:当前路况复杂,请注意监控。当时我还嘀咕:还要提醒我,这不是还挺细心嘛。 后来发现,她会跟车流调整车速,虽然偶尔会有点突然刹车的情况,但整体上还是靠谱的。
跟朋友说起这个,我还问: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她的自动跟车稳定性比我想象中还好。朋友笑着说:你别太恩爱,毕竟是新鲜感,时间长了就知道了。但说实话,我这一个月下来,感觉她比我这个老司机还能更安全,都有几次我还在梦游似的操控,她就稳稳地帮我挡开那不该撞上的路障。
不知道你们的看法,普通车的倒车影像,自己拿手调角度,有时候都比不上这智驾的自动识别和控制。试想一下,跟一辆会看会想的车长时间相处,谁还能不觉得心安呢?没有大订那阵子,生产的车也多,提车简直像找个快车道的排队一样快。我的车,正是大订第三天提的,和朋友的不同点在于他的车算是早到货型。我也搞不懂,可能厂家有个调度系统,只要提前安排好,就能省下一堆折腾。
对了,你们觉得车子靠智驾能开多久?我估摸着百公里的实际成本,算下来比我自驾省掉不少油费(大概2块钱左右每公里),还能避免一些老司机掉链子的小失误。这个是真的。
我有个疑问:你们会不会觉得,车跟人比,车就像是一台不断学的助手?一开始还得调试,现在觉得一切都像是在跟一块自我修正的大脑合作。
我还注意到,城市里有些场景真对智驾极为友好,比如复杂的十字路口,还有那突然变色的交通信号灯,基本都变成了它们自己的舞台。之前试过让车自动变道,结果还挺聪明,避开了几个红灯时偷偷变道的危险。也不是完美的。像某次在繁华地段,突然遇到几台行人穿梭,智驾马上弯腰低头,跟我说:注意路上的行人。那会儿我心里还挺佩服的。这总比我自己神经紧绷强多了。
讲了这么多,但你知道的——其实我也没想过未来会怎样。比如说,要不要给她取个名字?像智驾女友似的。有时候,我还会偷偷问自己,开车到底还有啥乐趣?还会不会有一天,车变成了像朋友一样的存在,而我,反而变成了司机助理?
这要是碰到你,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把这个智慧驾驶看得既新奇又有点担心?我猜测,未来路径还挺长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觉得,除了安全和便利,未来的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或者说,咱们会不会因为太依赖这些高科技逐渐丧失一些车上乐趣?
反正我会继续观察,继续用这个新伙伴陪我城里兜兜转转。咱也许得学会,和她共处的默契,是不是也变成一种新技能。
你订的车,是不是也在琢磨怎么跟它们相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