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块提的14万电车,4S店老板眼睁睁看着年轻人搬空展厅,这场横跨千里的抄底背后藏着车企不敢说的产业密码
2025年8月的一个下午,广西某4S店的销售顾问看着江先生签下购车合同时,表情有些复杂。这个从安徽开了十几个小时火车赶来的年轻人,用7.77万元带走了一台标价14.99万的哪吒L——破产重整的消息传出后,展厅里的车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类似的场景正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有人说这是捡漏,有人说这是豪赌。
江先生的账本其实很清楚。电费一年大概一千来块,保养比燃油车省一半不止,就算三年后这车彻底没人管了,平均每年的用车成本也就两万出头。他在提车前特意去看了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铭牌还挂在电池包上,这让他多少安心些。“反正也不指望开十年八年,够用就行。”他这样跟朋友解释,语气里听不出太多犹豫。
技术这件事,有时候比品牌来得实在。高合Hiphi Y原本瞄准的是那些愿意花四五十万买豪华电车的人,结果现在不到二十万就能拿下。800V快充、空气悬架、英国之宝音响,这些配置摆在那里,不会因为公司倒了就失效。关先生开着他15万买来的极越07长续航版,偶尔会想,如果这车没出事,自己大概率是碰不到这个价位的。
车机系统倒是个值得琢磨的地方。高通8295芯片的算力放在现在看依然够用,语音识别能听懂粤语和川话,这在合资品牌那边还是稀罕配置。只是OTA更新可能会成为问题,不过也有车主在论坛里说,基础功能已经足够完善,少几次升级影响不大。毕竟买车的人要的是代步工具,不是手机。
改装圈子里倒是冒出了些新玩法。哪吒GT那套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给了改装爱好者不少发挥空间。李先生花六万块加装了碳纤维套件和锻造轮毂,在赛道上跑出了接近保时捷718的圈速。这种性能平权的感觉,让一些原本只能看看超跑视频的年轻人,真正摸到了驾驶乐趣的门槛。官方还搞了个改装认证,保留质保,这个操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售后网络的萎缩确实是个隐患。哪吒汽车保留了两百家核心门店,但覆盖范围比起巅峰时期缩水不少。第三方平台推出的终身质保套餐,一万块的价格听起来不贵,但能维持多久没人说得准。上海那个车主赵先生算是幸运的,电池故障免费换了新模组,三天搞定。只是这种效率能持续到什么时候,谁也不敢打包票。
社区运营这件事倒是出乎意料地活跃。高合车主自发组织的车队已经有两百多人,川藏线自驾、改装车展、智驾挑战赛,玩得比一些还在运营的品牌更热闹。技术诊所板块里,工程师还在解答问题,零件共享计划让闲置配件流动起来。这种自治生态,多少冲淡了些品牌消失带来的不安。
海外市场的动静也值得关注。哪吒在泰国的工厂产能已经爬到五万辆,针对热带气候做的优化——防水涂层、热泵空调、本地化导航,让东南亚市场的销量占到品牌总量的四成。这个数据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技术底子还在,只是国内的故事没讲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专家李颜伟说,这波抄底潮本质上是消费观念在转变。Z世代更在意使用价值,品牌故事和溢价在他们眼里没那么重要。比亚迪的李柯则提到,未来三年可能有一百家车企出局,但技术实力强的企业留下的车型,或许会成为某种“技术遗产”。
这场由破产车企引发的购车热,多少改变了些行业规则。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了配置和性价比,而不是4S店墙上挂着的那些奖牌。至于这些车能开多久,售后能撑多久,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江先生开着他的哪吒L回安徽,路上续航显示还剩一百多公里,他没有多想,油门踩得挺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