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车市最魔幻的风景,莫过于自主品牌扎堆推出车长超5米、售价30万+的“9字辈”新能源旗舰SUV——领克900、深蓝S09、理想L9、问界M9、小鹏X9,等等;银河M9、乐道 L90、极氪 9X 也即将入局,参数一个比一个凶残,零百加速恨不得拖着三排座椅跑赢超跑。可当消费者真金白银投票时,这些“移动行宫”的销量却暴露了残酷真相:多数玩家都在深海区裸泳。
伪需求狂欢:中产家庭的“面子刚需”
车企鼓吹“三排SUV是消费升级”,但数据打脸:2025年1-6月,30万元以上新能源三排SUV总销量仅占大盘的8%,其中70%集中在一线城市。更讽刺的是,某品牌调研显示,90%的车主第三排使用率低于10%,多数时间沦为“宠物专座”或“快递堆放区”。
消费者真的需要大三排?不如说需要的是“看起来能装下三代同堂”的虚荣感。就像买房追求“四室两厅人均20㎡”,买车也陷入“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军备竞赛。车企趁机把成本转嫁给用户:每增加一排座椅,价格至少上浮5万,而用户为此多付的,不过是“万一用得上”的焦虑税。
现实暴击:大城市开航母,小城市养不起
这些“陆地航母”的痛点比优点更突出:
一线城市噩梦:5.2米车长在老旧商场车位“进退两难”,后轮转向选装价堪比半年油费;
三四线劝退:纯电版续航打7折,换电站远在50公里外,增程式保养费比燃油车贵30%;
家庭真实场景:二胎家庭实测,装两个安全座椅后,第三排连柯基犬都得侧身坐。
更荒诞的是技术过剩:后排8K屏幕、车载冷萃咖啡机、副驾星空顶……这些“豪华选装”的背后,是车企用堆料掩盖空间设计短板——某车型第三排腿部空间竟不如10万元的五菱宏光。
清醒剂:全球市场都在“反向操作”
对比海外,成熟市场早已给出答案:
欧洲:奔驰、宝马主力销售5座SUV,三排车型仅占3%;
日本:K-Car和MPV才是家用王道,SUV市占率不足15%;
美国:全尺寸SUV盛行,但90%用户是拖游艇/房车的硬需求。
唯独中国车市,在“人均中产”的幻想中催生出畸形产品线。当车企高管们吹嘘“重新定义家用车”时,可能忘了问:中国家庭真的需要一辆价格抵得上半套房,却连幼儿园门口都停不进去的“伪豪车”吗?
大三排SUV的泡沫,本质是车企在高端化内卷中制造的“虚假繁荣”。当潮水退去,最终留下的不会是“全家出游”的温馨故事,而是二手车商手里一堆打骨折的“准新航母”。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新能源大三排 SUV 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使用场景和经济实力等因素。毕竟,一款车不仅要满足当下的出行需求,还要在未来的使用中带来良好的体验和价值。那么,你认为新能源大三排 SUV 是你的理想之选吗?你更看重车辆的哪些方面呢?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