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 持续增添放心消费“砝码”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新能源车 持续增添放心消费“砝码”-有驾
  图:新能源车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经过多年市场培育,新能源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还拉动了整体车市回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接近1/4,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何营造放心安全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环境,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不断增长的月度销量数据是市场火热的最好证明。”谈及今年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从销量上来看,新能源车单月销量保持同比1倍以上增长。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汽车市场表现出较大幅度波动,直至8月底才实现了正增长。相比之下,已驶入高速发展轨道的新能源车始终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完成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2021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352.1万辆,今年前8个月的销量已经赶超去年整年销量。

  今年初,中汽协曾预测今年新能源车销量为500万辆。由于市场表现超出预期,业内对于今年新能源车充满期待。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很有可能突破600万辆大关。目前,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1100万辆,有望在年内朝1300万辆的目标迈进。

  一边是向下运行的整体车市,另一边是屡创新高的新能源车市场,一增一减之间,凸显了新能源车市场地位的提升。

  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令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对新能源车产品的投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汽车企业累计向市场投放新能源车达百余款,投放数量远超往年同期。

  长期观察新能源车产品规划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汽车企业把消费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布局的基础和战略选择方向。如今,在电动化发展浪潮之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品牌,都将新能源视为重点发展对象。“某种意义上而言,拥抱新能源车已不是摆在车企面前的一道选择题,而是事关生存的一道必答题。”他直言不讳道。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彼时,业内还就新能源车能否如期完成目标引发争论。而现在不到两年时间,新能源车就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上升至28%,预计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这一数字会很快突破30%。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公开表示,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推广目标大概率会在今年实现。

  走过10余年的时间,从市场边缘走到主流,汽车市场见证了新能源车的发展壮大。

  纳入汽车“三包”范围

  2022年,对新能源车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不仅市场销量突破预期,还填补了新能源车“三包”的空白。

  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围绕“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的质量纠纷逐渐增多。因重大质量问题向商家要求退换货时,部分商家以新能源车未受相关规定保护为由,拒绝履行相应的责任。

  由于新能源车是新品类,导致保修、售后等相关规定在过去一段时间仍参照传统燃油车产品执行。如此一来,因缺乏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认定规范,无法将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重要部件纳入对应的保护范围。

  这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车辆关键部件发生质量损坏,因没有对应的责任规定,可能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新能源车车主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根本性保障。

  针对这一现象,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版汽车“三包”),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能源车(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正式被纳入其中。

  具体来看,新版汽车“三包”新增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条款包括: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作为与发动机、变速器并列的家用汽车主要零部件,纳入免费更换范围;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等。

  此外,针对市场中频频出现的新能源车电池安全事件,新版汽车“三包”将动力蓄电池起火也纳入到免费退、换车条款中。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因质量问题出现动力蓄电池起火等问题,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崔东树表示,随着新版汽车“三包”的实施,新能源车产品质量问题有法可依,让消费者清楚权益边界,对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加强建设安全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不时发生的新能源车安全问题,时刻透支着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任度。

  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火灾出现640起,同比上升32%。新能源车的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燃油车。

  为提升新能源车的质量安全水平,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新能源车整体安全水平,为新能源车创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意见》指出,车企要明确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作为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质量直接决定着新能源车的整车品质和安全性。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无论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自燃,还是充电过程中着火,都或多或少与动力电池质量有着联系。《意见》明确要求车企制定并持续完善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加强产品在线和下线检测,强化供应商管理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开放必要的数据协议,与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新能源车安全体系建设,始终是发展新能源车的重中之重。去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与此同时,财政部、工信部等还将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引导纳入2022年新能源补贴新政中,增加了“健全新能源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落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缺陷调查及主动召回,并要求加快建立车辆事故报告制度,对于隐瞒事故信息、不配合调查的,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取消涉事车型补贴资格。

  崔东树表示,无论汽车市场如何演变,安全始终是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应具备的基础保障,这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车企产品研发时的重中之重。对于车企来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车,也是赢得市场信任的根本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