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eo库克懵了。
特斯拉的ceo马斯克笑了。
两位巨头都在此前下了赌注,如今看来,苹果赌输了,特斯拉暂时脱身。
更大的赌注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一边,当他不断下注期待美国制造业回流时,失败已经注定。
拜登政府曾寄希望于《芯片法案》和《削减通胀法案》的高额补贴吸引制造业回归,但最终收效甚微。
如今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却同样未能如愿,就连关税也不得不开始松绑。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幻梦正被无情戳破。
从补贴到关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双重失败
拜登执政时期,美国政府豪掷数千亿美元,试图通过《芯片法案》和《削减通胀法案》的巨额补贴重塑美国制造业。
然而现实却给了华盛顿一记响亮的耳光——尽管英特尔、台积电等芯片巨头在美国建厂,但整体制造业回流效果远未达预期。
补贴政策的核心缺陷在于:它无法在短期内重建美国已经流失数十年的制造业生态系统。
特朗普上台后,改弦更张,祭出了更为激进的关税政策。
这位自诩"交易大师"的总统坚信,通过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可以迫使企业将生产线搬回美国。
然而,这一策略同样遭遇滑铁卢。
最新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已开始考虑对部分商品关税松绑,这无异于承认关税政策的失败。
特朗普的"最后手段":直接命令苹果回美
在多哈商业峰会上,特朗普罕见地亲自下场,公开向苹果施压:"我不希望你们在印度建厂。"
他声称已与库克进行谈话,要求苹果"提高在美国的产量"。
这种赤裸裸的政治干预,暴露了美国政府制造业政策的黔驴技穷。
苹果在印度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过去12个月,印度组装的iPhone价值达2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
富士康和塔塔电子正在印度南部扩建工厂,预计到2025年底,印度将承担iPhone全球产量的15%-20%。
特朗普的突然发难,无疑给苹果的印度战略蒙上阴影。
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下,苹果CEO库克曾宣布未来4年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包括在得克萨斯州建造AI服务器工厂。
但这还不够,苹果计划在2026年前将销往美国的大部分iPhone生产转移至印度,直接触怒了特朗普。
特斯拉的中国战略
与苹果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不断加大投资。
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生产Megapack大型储能系统,进一步巩固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制造版图。
特斯拉的中国战略显示出惊人的韧性。上海超级工厂不仅生产效率全球领先,还帮助特斯拉大幅降低了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完善的电动车产业链为特斯拉提供了美国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特朗普对苹果印度计划的强硬态度,与对中国供应链的相对"宽容"形成有趣对比。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残酷现实:在全球化制造业生态中,各国的话语权与其产业实力直接相关。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任何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行为都将付出巨大代价。即使是特朗普,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近期,美国政府已开始考虑降低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这实际上是变相承认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相比之下,印度制造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对美国的依赖度更高。
特朗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直接施压苹果放弃印度计划。这种"专捏软柿子"的做法,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投机本质。
美国制造业回流以双重失败告终——既未能重振美国制造,又让美国企业失去了全球竞争优势。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构。
PS:创作不易,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顺便点个赞,点个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