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一直很敢说话,最近在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时,魏建军又再一次讲了行业乱象。
我大体看了看,魏建军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是,一个产品从20多万降价到十几万,降价这么多,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是,这样很容易背刺车主,以前会背刺老车主,但现在连新车主也会被背刺。
第三是,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不按套路出牌,把外国人也搞得一脸蒙圈。15万的车半年后就卖10万块,消费者买车不久就亏5万,影响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发展。
那么魏建军讲的这些话到底对不对呢?
咱先讲一下降价问题。其实从商业逻辑来看,大幅度降价如果起源于技术升级,比如说电池成本下降或者规模效应的话,未必降价就会影响质量。
比如特斯拉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了成本,但谁敢说特斯拉的质量就差了。再比如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电芯价格都在快速下滑。碳酸锂电池价格在2023年跌幅超过80%,这都给新能源车企的降价带来了底气。
还有是“背刺”车主的问题。这是因为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抢占份额,采取了“硬件降价加软件盈利”模式所造成的,这确实会影响老车主的利益。
对新势力车企来说,他们更希望汽车是个电子类产品。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认为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只不过是新势力的汽车科技感更好而已,所以双方就出现了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至于这个差异该如何协调统一,就要看市场怎么走了。
最后就是海外市场的策略差异。目前中国汽车在海外确实像魏建军所说,存在着低价打开市场的问题。这种低价打开市场短期内有效,但很可能会强化国产车就等于廉价的刻板印象。
魏建军作为汽车企业的大佬之一,自然清楚国产车在海外到底做了些什么。他的目的也是不希望中国企业在海外被人家频繁针对,他的这些言论,大概率就是呼吁行业自律。
至于我们消费者该怎么做,目前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时代浪潮就摆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被裹挟着前行。要么不买车,要么就要承受汽车降价所带来的恶果。
若不想这样的话,或许魏建军的警告确实有一定行业警示价值。企业最根本的核心是有没有建立可持续的成本优势,并不是单纯打价格战。
未来真正能胜出的企业,必须是像丰田那样实现了成本控制与品质平衡的高手。只靠着低价冲销量,最后搞得一地鸡毛的企业,注定走不长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