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市值一夜暴涨175亿元(约24.32亿美元)的核心动力,来自其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超预期表现。这份财报不仅刷新了市场对小鹏的认知,更释放出多个关键信号,推动投资者信心触底反弹。
一、财报数据:营收、交付与盈利三重突破
1. 营收激增与销量爆发
小鹏一季度营收达158.1亿元,同比飙升141.5%,主要得益于交付量同比暴增330%至9.4万辆。这一成绩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其中价格亲民的MONA M03与P7+两款车型贡献了75%的销量,尤其是MONA M03以10万-15万元的定价策略,成为细分市场爆款,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
2. 毛利率逆势攀升
在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小鹏整体毛利率仍提升至15.6%,汽车业务毛利率达10.5%,连续七个季度增长。这一成绩源于供应链优化(如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车身成本)、高毛利服务收入(向大众提供技术服务费达14.4亿元,毛利率66.4%)以及规模化效应。
3. 亏损大幅收窄
净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收窄至6.6亿元,减亏幅度超50%。Non-GAAP经营亏损(8亿元)更是远优于市场预期的18亿元,其中5.4亿元政府补贴对改善财务数据起到关键作用。
二、战略布局:技术、产品与全球化三轮驱动
1. 技术护城河强化
小鹏全栈自研的AI体系取得突破:图灵芯片流片成功,算力是主流芯片的3-7倍,二季度将搭载于部分车型,三季度大规模量产;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加速研发,计划从L2+向高阶智能驾驶跨越。此外,机器人业务与汽车技术同源(70%技术复用),计划2026年推出商用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拓展增长空间。
2. 产品矩阵升级
2025年将是小鹏的「产品大年」:6月上市25万级SUV小鹏G7,三季度推出30万级轿跑新一代P7,四季度发布鲲鹏超电大型SUV G01,覆盖10万-50万元价格带,形成「均价保卫战」的产品组合。同时,现有车型如G6、G9通过降价策略(顶配降幅超5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 全球化加速落地
海外市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一季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70%,新增40家门店,进入英国、印尼等关键市场;欧洲布局已覆盖十余国,波兰、瑞士等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启动,预计未来三年海外业务将高速增长。
三、市场信心:盈利预期与资本回报
1. 明确的盈利时间表
小鹏首次给出量化指引: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转正。这一目标基于二季度交付指引(10.2万-10.8万辆)及营收预期(175亿-187亿元)的支撑,显示管理层对后续增长的强信心。
2. 资本运作与生态协同
与大众集团的技术合作持续深化,除已确认的技术服务费外,双方联合开发的2026年上市车型将进一步贡献收入;同时,小鹏通过与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深度绑定,构建了从芯片、电池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
四、风险与挑战
尽管财报亮眼,小鹏仍需应对多重考验:
• 价格战压力:MONA M03等低价车型拉低单车均价(环比下降0.7万元至15.3万元),如何平衡销量与利润是长期课题;
• 技术落地风险:图灵芯片量产进度、L3级自动驾驶法规适配性等仍需时间验证;
• 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欧洲市场竞争激烈,印尼等新兴市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待检验。
此次市值暴涨不仅是对小鹏一季度业绩的肯定,更是对其「汽车+机器人+全球化」战略的提前定价。若下半年新车型如期放量、海外扩张顺利,小鹏有望在2025年实现从「生存模式」到「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