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集团授权管理混乱 灰色地带滋生风险 呼吁纪委介入

近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集团”)因消费者宋先生的举报陷入舆论关注。宋先生反映,河南思皓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思皓”)在未获官方授权情况下,谎称“江淮汽车官方授权4S店”进行销售,而江淮集团仅回复“确认无授权”,未采取任何打假行动,引发公众质疑其监管失职。

据消费者宋先生表示,在河南思皓购买江淮牌汽车后,发现该公司并未获得江淮集团授权。他多次向江淮集团举报,但江汽集团仅回应“未授权”,对河南思皓的违规行为未进行查处。宋先生购车费用远高于官方指导价,且车辆来源不明,维权诉求被长期搁置,对江淮集团的责任担当表示强烈不满。

法学专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车企有责任确保销售渠道透明,打击未授权销售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江淮集团的“冷处理”态度涉嫌监管失职。

公众质疑监管漏洞与利益勾连,江淮集团的沉默引发公众多重质疑:河南思皓销售的江淮汽车从何而来?是否存在非法渠道造假?或是江淮集团内部管理失控导致车辆流入非授权渠道?更令人担忧的是,公众怀疑江淮集团与河南思皓之间是否存在未被公开的“影子销售”协议或利益勾连。

江淮集团此前因“排放造假”被罚,品牌信誉再度受创。消费者担忧,若车企无法确保销售渠道合规,公众将陷入“真假难辨”的购车困境,行业信任或因此崩塌。此外,江淮集团“原董事长安进和原副总经理王志远”因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其内部管理腐败的猜疑。

深层矛盾折射行业监管困境,江淮集团与河南思皓事件暴露出车企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系统性矛盾。中消协曾指出,汽车消费维权存在“辨识难、取证难、鉴定难、协商难、投诉解决难”五大痛点。此次事件中,消费者面临“真假授权难辨”的前端风险,举报后却遭遇江汽集团“踢皮球”的后端困境,维权成本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分析,车企对销售渠道的失控管理,往往源于资质审核机制流于形式、销售与售后部门信息割裂。江淮集团放任河南思皓长期“伪装”正规经销商,不仅损害个体消费者权益,更可能引发行业系统性风险。

呼吁纪委介入压实企业责任,面对江淮集团的持续沉默,公众期待纪委介入调查。明确江淮集团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或内部腐败;推动销售渠道管理体系全面整改,杜绝“监管真空”。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江淮集团能否直面问题、以透明姿态回应公众质疑,将成为检验其品牌诚信与社会责任的关键标尺。唯有以法治手段破除车企监管困局,才能真正筑牢消费者信任,维护市场秩序。

将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责编:宋家臣

江淮集团授权管理混乱 灰色地带滋生风险 呼吁纪委介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