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汽车行业的营销风潮堪比当年的手机,只不过之前汽车行业都在吹技术,但是随着一单重大事故的影响,技术没法吹了,开始玩订单,而这些订单数据却屡屡被质疑造假,如此风气可以推动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么?
车企最近宣传订单数量有多夸张,之前汽车企业宣布订单的时候,大多都是多少多少万辆,到了今年汽车企业似乎已不满足于这样的数据了,突然间汽车企业宣称订单数量高达数十万辆,汽车企业的订单数量实在吓着了整个汽车行业。
可是如此巨大的订单量有多少可信性呢?去年其实就已有业界人士对一些企业的订单提出了质疑,业界人士指出部分汽车企业那款车一年的销量都比当初宣布的订单量少,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而宣布订单量数十万辆的,按照它月销量的最高峰也得10个月才能完成。
事实如今中国整个汽车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据悉中国市场的汽车年销量只有不到中国汽车产能的三分之一,有多家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低至三成左右,如此情况下只要消费者想要,那么汽车企业随时就能生产出来。
此外去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汽车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断降低价格战,动辄就是数万元降幅,是汽车企业求着消费者买车,如此环境下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等数个月乃至接近一年时间才提车,或许到他提车的时候,汽车已经更新换代了,毕竟如今一年更新车型并不罕见。
面对订单这个数字游戏,之前就已有媒体采访企业业内人士,汽车企业高管表示很无奈,毕竟竞争对手都说自己的订单动辄就是数万辆,如果自己报出真实的订单数,脸面实在不好看,为此他们也只能跟着说自己的订单有多少多少万辆了。
汽车行业大玩订单宣传,在于汽车行业的营销已不太好做,之前汽车企业都喜欢谈技术,说自己的技术超越外资车多少多少,说自家的车媲美外资百万豪车,甚至有说500万以内最好的车,然而今年以来一单严重事故导致技术营销做不下去了。
由于那单事故的影响,应急管理部指出国内智驾技术大多是L2级别,工信部则要求汽车企业需要如实标注智驾技术,属于L2级别就是辅助驾驶技术,随后多家汽车企业将自己的智驾技术改名为辅助驾驶技术;工信部还要求汽车企业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整改,提高安全性,汽车企业纷纷为隐藏式门把手增加机械结构。
智驾本来是电车相对于燃油车的优势,毕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特性注定了它无法更好适配智驾技术,然而智驾技术被揭穿了底细之后,电动汽车相对燃油车的优势就失去了一大截;隐藏式门把手在电车风行,屡受诟病,但是电车仍然坚持采用,如今隐藏式门把手也不是啥了不起的技术了。
眼见着技术差异化缩减,电车企业继续找到新的营销点,此外外资车的大幅度反弹也让他们感受到紧迫性,5月份以来多家外资车企在中国的销量都出现超过两成的环比增长,于是他们就拿订单量来营销,一个比一个厉害。
然而在国内汽车市场,按销量来说,新造车尚未有任何一家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前十名,这与他们宣称的订单量竟然形成了有趣对比,这订单宣传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