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车新趋势:美国10月销量暴跌41%,中国年底销售或迎来新高
这几天看数据挺奇怪的。美国10月份电动车销量一下子掉了41%。你想想,一个月内销量就像从山顶滑下山谷。之前还以为美国市场逐渐稳住了,价格逐步合理,补贴政策也稳定点,销量还能稳中有升。结果呢,突然大跌,暴跌。
我当时在想,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政策变了?或者市场资源被挤压了?得先把这个问题放一边,先讲讲别的。
我翻了翻最新的行业报告,全球整体的电动车销售其实还是在增长。10月全球销量达到了190万辆,同去年比多了23%。但是这个增长主要都是欧洲和中国贡献的。欧洲10月同比猛增36%,到达37.27万辆——德国、法国、英国这几个主要国家需求都不错。特别欧洲那边,刚好碰巧在结束的环境补贴政策窗口期,需求被迅速拉高。
中国的情况更让我专注。大部分人都说中国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没想到还会这么坚挺。10月销量稳步攀升,大概130万辆左右。中国仍然占全球一半的份额,真的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查尔斯·莱斯特讲得也有道理: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价格差异还比较小,这让电动车更吸引人。——其实我也在想,这个价格差是靠补贴撑起来的吧?没有补贴,价格差拉大,一线城市可能还行,三线城市大多还看不清。
北美市场就惨了。刚说完,心里又一紧。10月销量暴跌41%,只有10万辆左右。这可不是小数目——毕竟前年同期这段时间,北美还能卖个16-17万辆。为什么?补贴退潮的原因明显。美国的7500美元税收优惠在9月末到期,客人在8、9月就提前花掉补贴,等到10月,需求就像喷泉突然被封住了。
我搞个粗心的估算:如果每辆车平均售价3万美元,补贴相当于两万多美元。没有补贴,很多人可能就要重新考虑。很多车企发布的财报也都坦白说:补贴取消,销量下滑很正常。这个真让我觉得,补贴变成了行业变数之一。
说完北美,顺带一提,其他地区,比如东南亚、澳大利亚,销量还能保持到一定水平。10月其他地区市场累计增加37%,到14万多辆。在我有限的经验里,日韩市场需求变动不大,但增长空间不大,还是在追随中国欧洲。
这段时间,特别让我觉得贼有趣的小细节是:我刚才翻了下手机里存的行业快讯,不经意看到一辆特斯拉的展车照片。订单量明显比去年同期多出不少,但到店试驾的却少了。销售朋友说:中国市场不像以前那么火热了,更多客户其实是看了个新鲜,真正决定买的少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市场逐渐理性了。
为什么中国年底会迎来销售新高?你知道,很多人都以为,政策退坡后,市场会冷下来。其实莱斯特说得挺对:年底能体现出消费旺季的特性。中国因为即将走向电动车购置税减半,很多人会提前抢购。我估摸着,11月和12月中国的销量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冲高。毕竟,谁不想省点钱?提前买车,免掉一部分税,这个逻辑很简单。
对了,去年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限购线,去年年底都在临界点。还记得去年春节前的那会儿?买车的人都在计算怎么能拿出多点钱,要是能享受政策优惠多好。这个感觉在今年又会出现——不过我也想过,未来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复杂,免税只是一个刺激点,不一定代表市场走向。
你们觉得呢?年底的销量会不会诡异哄抬一番?我身边有个修理工说:这些电动车,回头维修的也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车多,事故率还算稳定。我一想,确实。新能源车的磨合期还长,零配件也在涨价,维修点都开始打价格战。
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我刚才翻了下相册,一张旧的拍照截图,里面是我朋友当时的试驾体验。那时候他对我说:这车开着挺舒服,就是电池重,提速快。——他这句话让我想:其实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感知还停留在性能上,对续航、充电之类的还在摸索。销售们也说:别看销量,真正的那个小白还怕充电烦。
回到刚刚说的北美,大幅度下降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问题:市场期待值升高太快,然后补贴一撤,需求迅速降温。这像什么?像你去年装修房子,前几年便宜点,今年突然涨价,朋友们都怨坑爹。市场的需求也一样,不能只看表面。
反过来欧洲,现在的汽车需求明显刚性强。今年年初忙着推出新款电动车,现在好像出了疲态。但在年底前,欧洲司机往往会有买新车,平稳过冬的倾向,尤其是德国阿迪达斯的老板说:冬天快来了,有点新车在车库里堆着,心情舒服。(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後,想到这个趋势,只能留一个问题给你:电动车会不会成为价格弹簧——像弹簧一样,政策一变,市场就弹得更高?还是说,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些真正愿意甘愿忍受充电慢,价格高的用户?这个问题,留给未来——或者说,留给一个寒冬后,谁能坚持下来的市场。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