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月80块,跑了880多公里。这个数字让人挺唏嘘的。大部分人估计第一反应是靠谱的吧?就这点油钱能跑这么远?可惜,不能只看表面。我是用了家用充电桩,普通的生活需要。
你知道的,家里安了个充电桩。其实没啥技术难度,像洗个衣服一样简单。晚上回家,车停在车库里,插上充电枪,顺手一扔。好比刷牙,早早就惯了这流程。而且,你别笑,电费算下来,真的不贵。16度左右的充电量,花了不到九块钱。虽然没那么精准,但大致算算,合每公里9分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平时的油车,油钱的话,要一千多块。夏天飙升,1.2到1.4元一升,那一箱油大概750块能跑500公里。电费这块儿少得可怜,何况电动车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油车好多了,动力虽然不如某些高端油车,但日常用足够了。
说到用车的细节,最让我满足的是免去油箱的烦恼。想想,换油、跑长途之前加油,油表总让人忐忑。充电只要插个枪,不存在油快用尽的突然焦虑。这种感受,真跟手机一样,惯了的充电生活就是舒服。
也会有怀疑论者出来说:充电慢,成本高怎么扯?我倒觉得,这个问题还得拆开来说。充电慢?对,纯纯的慢,但它多方便呢?我下班时一边洗个澡,一边插车,回家就一定是满电状态。要是遇上出差,快充能把电补到八成,跟加油差不多效率。
你说,跑长途怎么保证续航?我也考虑了,估算下来,一次充满电,大概能跑300到380公里(实际样本少,靠估算),如果正常市区通勤,足够应付每天的低频出行。要是长途,那就提前规划,分段充电,有些高速充电站,插上就能充个半小时,差不多也能到家。
还有个细节,我发现一个意外的隐藏优势:车子维护成本低。没有了变速箱、没有火花塞,基本没啥大毛病。去4S店一趟,维修费比油车便宜一半不止。修理工说过,电动车没有那么复杂,出问题的几率低。我算过,按保养周期,年度维护300块差不多,不像油车一年跑5000公里就得换个火花塞。
但是也得承认,一开始我也犹豫。毕竟,电池寿命,续航焦虑,这些担心都在脑袋里打转。还记得有个朋友说,电池能用多久?换得贵不贵?按目前技术,电池还能用五到八年,换算成每公里成本,还是比油钱便宜多了(不过这句话我也没多深究,纯属猜测)。
最让我心里稍微还是有点担心的,是充电桩普及率。我们小区虽然有基础设施,但估算,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街坊会用,剩下的还靠外面公共充电站。而我朋友说过一句:你不用担心,等下,直到你知道哪里可以充电,才能真正安心。这句话,让我一边听一边琢磨,谁说电动也能像油车一样随便跑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钥匙里藏个疑问:如果出远门,路上找充电站得耗费好多时间?我试了个粗心的估算,一次跑到300公里多点的距离,可能会需要提前规划路线,留出充电时间。反正,我发现,电动车和我一样,都要学会提前安排,不是吗?这个心态调整,其实比技术更重要。
电动车让我开始反思:惯了燃油车的随心所欲,突然要变成计划出行,挺有意思的。身边朋友大多还是喜欢油车的声音,觉得油香什么的,我懂。那你就想啊,大佬们,开油车的朋友,花的油费到底算不算浪费或奢侈?这个问题挺值得思考。
我始终觉得,未来的油车,可能就像现在的豪华奢侈品那样,成为特殊用途车辆。普通人要用得放心、省心,从燃油到电动,质变其实也就一台充电枪那么简单。三五年之后,充电桩会不会普及到像路灯一样到处都是?这个我不敢肯定,毕竟,也不知道这个行业会不会被大资本严控住。
我还在琢磨一个细节——未来的车,所有充电、维修、保养的体验,会不会越来越像洗衣、煮饭一样变得全民化、碎片化?讲真,我倒觉得,这才是未来最自在的事情。
所以,问题来了,你的下一辆车,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充电便利?或者,你还在犹豫电 versus燃油?我估摸着,说不定某天,我再写篇油车的春天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文章吧。
你觉得,未来会不会有纯电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或者,油车还能坚持多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