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10月份新蔚来ES8竟然被问界M8的纯电版本狙击了,首个完整交付月痛失40万以上纯电SUV销量第一。我自己当时一听还挺意外的,因为我知道,ES8老孙的数据里,反正超过90%都是租电,用40万的价格拿来的,哪能全是纯电?我还特意去车主群里刷了几眼,大家都快把纯电车看成是稀罕物,反正纯电屈指可数。
一开始我还以为,可能是最近市场趋势变了?不过这事真的说不过去。你想想,ES8刚落地价格其实也不离谱,顶多30万出头,怎么可能拉出40万的纯电大金块?再加上,ES8的产能还在控,未来几个月冲上40万的几率挺大,因为供货难题开始松动了——没有以前那么紧张。
问题来了——数据呢?我当时查了个资料,上个月蔚来销量还挺多的,突破1万,但报道里写的仅有6700。就说这事靠谱?我就抱疑问,然后又努力找纯电版本的10月销量,结果一点线索都找不到。这个官方统计是不是有点偏差?可能有泡沫在里面。所以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有人在刻意夸大某些数字?只为抢市场关注度?
说句实话,理想的境况就更明显了。我那天翻了下笔记,发现理想和蔚来都像在打非对称的,路人受伤,理想的影响最大的,基本凉了。倒不是说他们什么都做不好,只是市场格局变了,纯电大潮涌,传统增程还是逐渐被边缘化。
你们觉得呢?是不是觉得这次M8的突然爆发,是不是背后有点什么内幕?好像从技术、价格到供应链,都在悄悄发生变化。M8纯电的价格也不算高,反正都在40万以内,跟ES8比,价格更直白,没那么多租电的细节。
我还猜测,可能部分产能释放早有准备,只是之前保密,没想到一曝光就出圈。这个市场,变得太快,真是不按套路出牌。
正经说,未来几个月,ES8出来后,冲击一定会很大。尤其是,厂商都在优化供应链了——从原材料到整车不再那么卡脖子。我甚至觉得,除了价格降点,配置、续航神马的,其实都还在追赶的过程中。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除了这些大品牌,还在慢慢出现一些二线的纯电新势力,像问界M8就是挺典型的。它的那种价格亲民,配置足够的策略,似乎正戳中一部分消费者的痛点。毕竟,谁都不想为了一点点提升,花几十万买个追不上的车。
我自己也在琢磨,纯电水深不深?这个市场格局,到底能不能站稳脚跟?还是说,过一阵就会像早年燃油车一样,出现价格战、融合的乱象?这话又说回来,想想那些不差钱的用户,他们会不会更倾向于保值率更高、品牌影响力更大的车型?还是他们只追求用得爽、开得快?
对了,想问个问题——你们觉得,除了价格和配置,品牌的信任感还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其实挺好奇的。我身边几个朋友,买车基本都看口碑,尤其是二手车的保值问题。
这半年,我自己都在看中小品牌的变化,什么问界、哪吒,虽然技术还在追赶,但在价格和供应链方面确实做得越来越有心思。像问界M8的纯电版本,背后是不是也有厂家在深耕长远?我猜不一定,但看它的快速崛起,市场上和蔚来、小鹏的角力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车展上问界那对标特斯拉的新品发布会现场,那种我们是未来的气氛,挺励志的。可真要看市场兑现程度,还是得看三季度、四季度,哪些车真能稳定交付,打好这场战役。
聊到这里,不得不问一句:你们觉得,这轮品牌格局的重塑,会不会让我们普通消费者变得更挑剔?还是说,最终还是价格和用车体验才是王道?毕竟,买车不仅是算账,更有车主的情感认同在里面。
(这段先按下不表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