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的微博出现一条不同寻常的转发。
他点赞的对象正是竞争对手蔚来汽车的官方博文,并附上这样的评价:"蔚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
这条信息迅速引发全网关注。
而雷军特意提及的,是整整十年前的2014-2015赛季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E)上的一场巅峰之战。
那年9月,伦敦巴特西公园赛道成为全球焦点。
中国蔚来汽车冠名的NEXTEV车队主力车手小皮盖特驾驶着搭载中国电驱系统的赛车,在最后关头超越传奇车手迪格拉西。
蔚来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国际顶级汽车赛事年度总冠军的品牌。
这个成绩在当时引起巨大震动。
要知道2014年FE首赛季参赛名单里,全是雷诺、奥迪这些传统汽车豪门。
中国品牌第一次参赛就粉碎了"电动车技术欧美领先"的固有认知。
现场工程师回忆,冠军赛车采用的逆变器效率高达96%,远超同期竞品。
夺冠次日,德国《汽车画报》头版标题赫然写着:"中国黑马踢开电动时代大门。 "
这顶冠军奖杯直接改变了蔚来命运。
创始人李斌曾公开承认,FE夺冠后投资人信心大增,加快了首款量产车ES8的研发进程。
2017年蔚来推出EP9电动超跑,以6分45秒9刷新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圈速纪录。
纽北成绩单上清晰印着"源于FE冠军技术平台"。
十年后的今天,当雷军强调蔚来贡献时,这份技术基因仍在延续。
蔚来150千瓦时半固态电池包实测续航突破1000公里,成为量产车电池容量之最。
其900伏高压平台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55公里,比特斯拉V4超充快17%。
技术竞争之外,用户服务更是蔚来开辟的新战场。
2018年蔚来在全国开设首家NIO House时,传统车企还在用4S店模式卖车。
车主能在这里办公、喝咖啡甚至举办生日会。
这种把用户当朋友的做法颠覆了行业规则。
李斌推出BaaS电池租赁服务的那天,蔚来APP涌入近万人咨询。
用户买车时电池费用直降7万,月租980元即可用车。
截至2024年底,超过60%蔚来用户选择了这种购车方式。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换电模式。
北京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记得2020年第一次体验换电:"三分钟满电出发,比加油还快。 "
如今蔚来换电站建设数字让人震撼:2025年第一季度突破2300座,累计换电超1200万次。
相当于每天为超过2.7万辆车提供换电服务。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签约现场说:"开放换电网络让行业少走十年弯路。 "
吉利、江淮等十余个品牌陆续接入蔚来换电体系。
回到雷军那条引爆舆论的微博。
值得玩味的是,小米SU7和蔚来ET7同样定位30万级纯电轿车,本是直接竞争对手。
但雷军公开称赞对手的举动,被业界视为风向标。
李斌三小时后用"一起加电"回应,更强化了这层意味。
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早在2018年就埋下伏笔。
"蔚小理"阵营初现时,三家总销量不过数万台。
那时新能源渗透率还不到5%。
随着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跨界入场,战场范围扩大至智能生态圈。
手机控车功能已成为新款电动车标配。
2023年蔚来与长安达成换电合作仪式上,双方工程师共用一套电池检测系统的画面被疯狂转发。
充电桩企业特来电的运营数据显示,开放合作后超充桩利用率提升40%。
用户的实际体验正悄然改变。
上海白领小林驾驶蔚来ET5前往杭州,途中使用小米车载支架无线充电。
他笑称:"雷军和李斌在打架,我的手机和车倒成了好朋友。 "
这种变化在宏观数据中得到印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突破60%。
回望2015年,这个数字仅为1%。
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中国品牌份额从十年前的个位数跃升到40%。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每卖出10辆高端车,就有4辆挂着中国车标。
当雷军用"贡献"定义蔚来时,背后是十年技术革新的具象呈现。
从伦敦赛道扬起的香槟泡沫,到遍布全国的换电站指示灯,中国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一场接力长跑。
小皮盖特驾驶冠军赛车驶过终点时,仪表盘跳动的数据流里,正孕育着今日街道上飞驰的电动车洪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