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造车掀桌子了?一台纯电SUV不到5万,这账到底怎么算

哥们儿们,这世界有时候你真看不懂。

前脚我还在手机上刷着,看京东那辆“国民好车”001号,在拍卖场上被26万人当猴看,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一路冲到7819万。

我当时就想,好家伙,这价格,马斯克看了都得递根华子,是准备给车镶钻还是咋地?

结果呢?

后脚人家就把底牌给你掀了——4.99万起。

你没看错,我也没喝高。

四万九千九,一台正儿八经能上牌、能上路的纯电SUV,就这么光溜溜地摆你面前。

这数字,简直就像往年底本就打成一锅粥的`新能源SUV`市场里扔了个二踢脚,炸得我脑瓜子嗡嗡的。

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卧槽真香”,而是无数个问号:东哥这是要干嘛?

京东造车掀桌子了?一台纯电SUV不到5万,这账到底怎么算-有驾

来发福利的,还是来掀桌子的?

这事儿你得倒回去看。

十几号人之前那场拍卖,与其说是卖车,不如说是场行为艺术。

7819万,这数字荒诞得像达利的画,谁都知道是假的,但谁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京东、广汽埃安、宁德时代,这仨巨头凑一块儿,愣是给你演了一出“皇帝的新衣”。

他们用一个天文数字,给后面这个“白菜价”铺了条红毯,那落差,比从珠穆朗玛峰一脚踩进马里亚纳海沟还刺激。

这营销,玩的是心理学,拿捏得死死的。

行了,戏看完了,咱聊点实在的。

这台叫“埃安UT super”的车,背后可不是什么孤胆英雄,是仨“心怀鬼胎”的兄弟。

京东造车掀桌子了?一台纯电SUV不到5万,这账到底怎么算-有驾

京东,电商界的流量扛把子,手里攥着你的消费习惯,盯着汽车这块肥肉流口水不是一天两天了;广汽埃安呢,在新能源这泥潭里滚了好几年,有技术有产线,可头顶上压着比亚迪这座大山,喘气都费劲,急着找个新风口;最后是宁德时代,全球电池老大,早就不甘心只当个供货的了,它想搞它的“巧克力换电”网,把卖电池的一次性买卖,变成收“月租”的长久生意。

看明白没?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情投意合,都是利益交换。

这三家凑一桌打麻将,各有各的算盘。

京东出场地拉客,广汽埃安搭台唱戏,宁德时代捏着能源命脉。

这哪是卖车,这分明是一场阳谋,想把咱们买车、用车的逻辑整个给颠覆了。

咱来算笔账。

4.99万,你买的是个不带电池的“车壳子”,然后每个月给“宁王”上供399块(前期限时)的电池租金。

这套路耳熟不?

像不像你办了张健身房的年卡,结果教练跟你说:“哥,想练出腹肌,私教课了解一下?”

这种“车电分离”模式,最牛的地方就是把买车的门槛,从“人生大件”直接拉低到了“大号家电”的水平。

对那些刚上班没几年的年轻人,或者就想在城里买个菜接个娃的,这诱惑力简直是核弹级的。

本来得咬牙攒一两年的钱,现在几个月工资就能搞定。

当然,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老话总有道理。

你选了4.99万的“轻装上阵”,就得接受每月被“收租”的命。

旁边那个8.99万的整车价,看着好像正常点,但在京东PLUS会员各种“满减叠券”的骚操作下,搞不好8万出头就能拿下。

这套组合拳,打得叫一个花。

先用一个吓人的低价把场子炸热,再用一套复杂的优惠体系把不同的人都网进来,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很“京东”。

冷静,都冷静一下。

拨开这层营销的迷雾,咱看看这台`埃安UT`车本身。

说白了,它就是基于广汽埃安现有车型(八成是AION Y Younger版)的“京东特供版”。

不是什么从零到一的开天辟地,更像是“新瓶装旧酒”。

这酒咋样?

AION系列市场口碑还行,空间大、实用是优点,但你要说有啥颠覆性的技术,那也真谈不上。

所以,这场局的核心,从来不是车有多牛,而是“卖车的方式”变天了。

这里头,就藏着更深的算计。

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是这个模式的根。

你选了4.99万的`车电分离`方案,就等于签了“卖身契”,被锁死在它的换电生态里。

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宁德时代换电`网络铺开了吗?

你家楼下有吗?

换电真比我晚上回家插充电桩方便吗?

万一几年后这网络发展得不咋地,你这“国民好车”会不会变成“一、二线城市限定款”?

这都是悬在每个想尝鲜的人头顶上的剑。

更有意思的是,这“铁三角”也未必真那么铁。

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市场风向一变,保不齐就成了对手。

京东会不会拉更多车企入伙?

广汽埃安会不会自己也搞个线上商城?

宁德时代的换电站,能只给埃安用吗?

这种联盟的脆弱性,让这车的长期服务和保值率,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人家也想到了。

那个“180天价保,降价10倍赔付”的条款,就显得特别“爷们儿”。

这既是堵住你“等等党永远胜利”的嘴,也是对着整个市场秀肌肉:这价格就是地板价,谁也别想跟我们玩阴的。

所以,这到底是啥?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汽车业的“降维打击”。

`京东汽车`把卖手机、卖家电那套“流量为王、生态闭环”的玩法,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它不指望在一台车上赚多少钱,它要的是把你这个人“圈”进来,然后用金融、保险、保养、换电服务,把你榨干。

这辆4.99万的车,就是互联网公司送你的一个“免费”APP,真正的收费项,全在后头呢。

最终,这辆“国民好车”能不能成,就看那张看不见的“网”——京东的服务网、宁德的换电网、广汽的维保网——能不能织得又快又密。

织好了,就是汽车消费新纪元;织漏了,就是一场喧嚣过后的营销事故。

那么,问题来了,朋友们。

面对这么一台“半卖半送”的车,你心动吗?

这到底是汽车界的“拼多多”,还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新时代“诺亚方舟”?

评论区聊聊,我想听听你们的声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