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莫信,武汉汉阳那旮旯儿,要砸锅卖铁投2.36个亿,捯饬个网约车“驿站”。
专门伺候跑滴滴的角儿们,搞“一条龙”。
乍一听,是挺熨帖?
司机师傅们往后能有个落脚、打理车子、寻摸保险的地儿,省得日晒雨淋。
可咂摸咂摸,这事儿怕是没那么简单。
咱先唠唠这“一揽子”买卖。
宣发里吹得天花乱坠,要架设智囊平台,引进汽车行当的“郎中”、商业保镖,听着就洋气。
可要紧的是,这些东西真是跑车师傅们的心头好吗?
还是说,这不过是又一轮“产业跃迁”,把师傅们卷进一个更大的买卖套路里?
你兴许会说,人家金主儿肯定摸过底,晓得师傅们想要啥。
可别忘了,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
它最上心的,永远是把钱袋子鼓到最大,而不是体恤师傅们的难处。
所以,这“一揽子”驿站,会不会摇身一变,变成个巧立名目的“提款机”,把师傅们本就不厚的腰包,再薅一层羊毛?
再叨叨这块地。
23亩地,投2.36个亿,盖个网约车驿站。
这买卖的投入产出比,左算右算都觉得有点离谱。
你要知道,这块地原先是潮江村的家底。
现在拿出来盖驿站,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
况且,这块地拆分倒腾,又是哪位爷拍的板?
有没有周全考虑村民的油水?
江堤街道的调调是,这是盘活家底的又一次试水。
靠着政策松绑、产业升级、腾挪空间,把撂荒的、低效的地皮拆分或者打包,统筹规划,对症下药地搞开发。
听着挺带劲,但真刀真枪干起来,会不会变成“换汤不换药”,把原本属于村民的念想,悄咪咪地挪到别处?
他们还嚷嚷,要打破城与乡的界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话听着更云山雾罩。
啥叫打破界限?
说白了,就是把产业和城市搅和在一块儿,让城市给产业当丫鬟。
可关键是,这种搅和,真能让老百姓沾光吗?
还是说,这又是新一轮的“圈地自萌”,把城市变成金主的跑马场?
与大众印象相悖,地方父母官对经济腾飞的渴求,往往会驱使他们做出一些“鼠目寸光”的决策。
为了粉饰GDP的账面,他们没准会牺牲老百姓的福祉,引进一些看着金灿灿,实则中看不中用的项目。
单看这投资额度,2.36亿,搁在教育、医疗这些民生大事上,能办多少实事啊?
当然,咱也不能一竿子支翻一条船。
这网约车驿站,要是真能为师傅们排忧解难,那也是桩善事。
但要紧的是,要实打实地站在师傅们的立场上,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韭菜”,一茬一茬地割。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地方父母官的“短视”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地方财政的窘迫、官员的仕途考量、外加乏力的监督机制,都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百姓心意的决策。
所以,这网约车驿站,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能不能真正为师傅们解甲归田,最终还是得看政府的监管力度,以及师傅们的参与程度。
如果只是父母官和金主的一出“双簧”,那最终遭罪的,还是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跑车师傅们。
就像江堤街道那位头头说的,区域发展规划的兑现,需要倚仗物理空间的迭代升级。
但要紧的是,这种迭代升级,是为了谁的福祉?
是为了让城市更宜居,还是为了让金主更膨胀?
这才是咱要捋清楚的。
回过头再看这“一揽子”网约车驿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发展中的龃龉和困境。
我们既盼着发展,又怕被发展所遗弃; 我们既想拥抱金主,又怕被金主所蚕食。
而化解这些龃龉和困境的诀窍,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发展的红利真正普惠到每个人,而不是让少数人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