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自曝:为保电池供应,上周和所有电池厂老板喝了酒!新能源车年底冲量要变天?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最近说了个大实话,过去一周他几乎泡在酒局里,不是跟这个电池厂老板喝,就是跟那个电池厂老板聊。问为啥这么拼?就俩字——保供。现在各家新能源车企都在冲刺年底销量,电池这玩意儿就跟做饭的大米似的,没它根本开不了工。尤其再过俩月就到年底了,谁家卖得多赚得就多,这时候要是电池断供,那之前的努力全白费。
其实不止小鹏急,整个行业都盯着电池呢。今年前10个月,国内新能源车卖了快600万辆,同比涨了37%还多。车卖得越多,需要的电池就越多。可电池厂扩产没那么快,就像种庄稼,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现在想临时加量,设备、工人、原材料都得跟上,哪有那么容易?有业内朋友跟我透底,现在主流电池厂的产能利用率都超过90%了,再往上提就是极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影响交付。
更关键的是明年政策要变。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免购置税这事儿到2023年底就到期了。之前有消息说,2024-2025年可能调整成限额免税,比如每辆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块。要是真这样,买20万以上的车,用户自己可能要多掏几千块。所以现在各家车企都在想办法——既然政策可能收紧,那咱们自己先掏钱补上,让用户别着急。听说小鹏、比亚迪这些头部企业已经在研究具体方案,就等政策落地,直接宣布“购置税我们包了”。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儿,年底买车可能更划算。但对厂家来说,这就是真金白银往外掏。一边要抢电池保交付,一边要准备补贴用户,压力全堆在车企身上。我问过一位车企采购经理,他说现在找电池比找对象还难——“人家排期本来就满,你得跟他关系铁,还得承诺长期订单,人家才肯给你挤点产能出来。”难怪何小鹏要挨个请喝酒,感情到位了,事儿才好办。
其实这事儿也反映出新能源车行业的真实状态:看着热闹,背后全是硬仗。从电池原材料涨价到芯片短缺,再到现在政策调整,每个环节都能卡脖子。但换个角度想,能在这种环境下杀出来的企业,才是真有本事。至少用户能买到更便宜、更靠谱的车,这总不是坏事儿。
最后说句实在的,不管政策怎么变,车企拼到最后还是得靠产品。电池供得上、价格稳得住、用户得实惠,这几条都做到了,年底冲量自然水到渠成。至于明年购置税到底咋调整,咱们等着官方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剩下的俩月,新能源车市场肯定更热闹。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政策信息参考财政部《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及行业分析报告;产能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年10月统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