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电车吵翻天,混动车是智商税?一文讲透增程式、DM-i怎么选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就像加入一场辩论赛:开油车的笑电车 “续航焦虑像养爹”,开电车的嫌油车 “发动机像拖拉机”;轮到混动车,车主自己都能掐起来:开理想的觉得增程式“又香又实用”,开比亚迪的吐槽“增程式就是脱裤子放屁”……

混动车明明想当“和事佬”,为啥反而成了吵架中心?今天就用大白话讲讲:四种混动技术到底啥区别?谁是真刚需,谁在割韭菜?

油车电车吵翻天,混动车是智商税?一文讲透增程式、DM-i怎么选-有驾

一、油车电车各有硬伤,混动车为啥能钻空子?

先搞懂油车和电车的“天生短板”:

油车:发动机要靠燃烧推动,低速肉、噪音大,还得配变速箱,结构复杂;但加油 5 分钟续航 1000 公里,适合长途党。

电车:电机响应快、开着平顺,用电成本低;但电池怕冷怕热,充电麻烦,北方车主冬天续航直接腰斩。

混动车的核心逻辑就是“取长补短”:同时装上发动机和电机,能加油能充电,想用电用电,没电了用油。但关键是“怎么装”?根据连接方式,混动车分四大类,体验天差地别。

油车电车吵翻天,混动车是智商税?一文讲透增程式、DM-i怎么选-有驾

二、四种混动技术大 PK:谁是真刚需,谁在割韭菜?

1. 增程式(代表:理想、问界增程版)——“充电宝式混动”

原理:发动机只负责发电(叫 “增程器”),电驱动电机跑,本质是 “带油箱的电车”。

优点驾驶体验和纯电车一模一样,平顺安静,加速快;能充电能加油,市区用电便宜(每公里 1 毛钱),长途加油不焦虑。

缺点发动机只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高速时发电效率低,比纯油车更费油(比如高速油耗 8L/100km,同级别油车可能 7L);被吐槽 “技术落后”(确实 100 多年前就有了),但胜在简单可靠,适合 90% 时间在市区开、偶尔跑长途的用户。

2. 串并联DHT(代表:比亚迪 DM-i、吉利 Hi・X、长城 DHT)——“全能型选手”

原理
:发动机和电机既能单独工作,也能一起发力,还能切换模式:
低速纯电驱动(像电车);高速发动机直驱(
像油
车,效率高);急加速时两者一起上(动力最强);没电了发动机边发电边驱动(类似增程式)。

优点全场景适配,市区省油(百公里 4-5L),高速动力足,适合啥路况都跑的用户;电池比增程式小,车重轻,成本更低(比如比亚迪秦 DM-i 落地 10 万出头)。

缺点结构复杂,依赖厂商技术调校,有的车型切换模式时会顿挫(比如某品牌高速切换发动机直驱时“咯噔”一下);宣传话术多(比如“超级混动”“智能混动”),本质都是串并联,买车看实际油耗和驾驶平顺性更实在。

3. 功率分流(代表:丰田双擎、本田 i-MMD)——“日系平顺党”

原理:用行星齿轮代替传统变速箱,让发动机和电机无缝配合,实现“无级变速”,开起来像电车一样平顺。

优点技术成熟(丰田双擎 20 年前就有了),可靠性强,省油(丰田卡罗拉双擎百公里 4L);不用充电(非插电式),适合懒人用户。

缺点电池小,纯电续航只有几公里,只能算 “油电混动(HEV)”,不能上绿牌;动力较弱,适合佛系驾驶,想激烈加速没劲儿;专利被丰田、本田垄断,其他车企难模仿,所以车型少、价格贵(丰田雷凌双擎比纯油版贵 2 万)。

4. 并联(代表:早期轻混车型)——“快被淘汰的缝合怪”

原理:发动机和电机各自驱动车轮,加速时一起发力,结构简单但粗糙。

缺点电机功率小(比如微混电机只有几马力),纯电续航几乎为零,只能辅助发动机,省油效果有限(百公里省 1L 左右);平顺性差,电机介入时像“被踹一脚”,现在主流车企基本不做了,遇到这种“轻混”绕道走。

油车电车吵翻天,混动车是智商税?一文讲透增程式、DM-i怎么选-有驾

三、插电式 vs 非插电式:能不能充电,差别有多大?

很多人搞不懂插电混动(PHEV)和油电混动(HEV)的区别,记住一句话:

能外接充电的就是插电式(比如理想 ONE、比亚迪 DM-i),电池大(纯电续航 50-200 公里),市区通勤可以当电车开,还能上绿牌(限牌城市必备);

不能充电的是非插电式(比如丰田双擎),电池小(纯电续航 5 公里以内),只能靠发动机充电,省油但不省充电钱,不能上绿牌。

举个例子:你每天通勤 50 公里,插电式充满电就能纯电跑,电费 10 元;非插电式只能用油,油费 40 元,一个月差 900 元,一年能省 1 万多。

油车电车吵翻天,混动车是智商税?一文讲透增程式、DM-i怎么选-有驾

四、买车怎么选?记住这三个口诀

城市通勤为主,偶尔长途 —— 选增程式或插电式串并联

增程式(理想、问界):适合 6 口之家,第二排坐得舒服,牺牲点高速油耗换舒适;

插电式串并联(比亚迪、吉利):性价比高,10-15 万就能拿下,适合小家庭。

啥路况都跑,追求全能 —— 选非插电式串并联或功率分流

非插电串并联(比如长城 DHT):动力和省油平衡,适合 15-20 万预算;

功率分流(丰田、本田):可靠性强,适合预算 20 万以上,不想操心充电的用户。

避开这两类“智商税”

轻混 / 微混:电池小、没绿牌、省油少,比如某德系品牌的 48V 轻混,纯属厂家凑油耗积分;

单挡增程式跑高速:比如某新势力车型高速油耗比油车还高,买车前看实测油耗(小熊油耗 APP 可查)。

车厂互相攻击很正常:
增程式说 “串并联结构复杂容易坏”,串并联说 “增程式高速费油是落后技术”,功率分流说 “你们都是弟弟,我最平顺”……

但对普通人来说,买车就看三点:

1.用途:每天市区开选增程式 / 插电式,经常跑高速选串并联 / 功率分流;

2.预算:10 万级选比亚迪 DM-i,20 万级选理想 / 丰田,30 万级看问界 / 本田;

3.体验:试驾时重点感受低速平顺性、高速发动机噪音、充电便利性(插电式必备)。

混动车本质是“过渡技术”,但过渡≠没用 —— 就像当年 4G 手机过渡到 5G,能用更低成本解决当下痛点,就是好技术。至于“谁更先进”,让厂家吵架去,咱们掏钱的只选适合自己的就够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