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总能感觉到身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些变化悄无声息,有些却翻天覆地。
就拿汽车这件大事来说,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就在短短几年以前,咱们提起国产车,心里头总有点儿没底,尤其是说到发动机,那更是咱们的一个痛处。
那时候,一些国外的媒体,特别是日本的,说话可不客气,甚至有文章公开讲,说中国汽车工业再发展五十年,也造不出人家日本那种水平的发动机。
这话听着刺耳,但当时很多人心里也只能憋着一口气,因为在那个燃油车的时代,咱们在核心技术上确实跟人家有不小的差距。
可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几年,整个局面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现在不光是咱们中国的汽车满世界跑,出口量都成了全球第一,就连造电动车最出名的那个美国人,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都公开站出来说,中国的电动车同行们,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从被人看不起,到被最强的对手尊敬,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口气,我们到底是怎么挣回来的?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掰扯掰扯那个曾经让我们头疼的“发动机”问题。
为啥当年咱们造发动机那么费劲?
说白了,这玩意儿真不是简单地把一堆铁疙瘩拼起来就行。
一台高性能的汽油发动机,是整个国家顶级工业水平的一个缩影。
它里头牵扯到的学问太多了。
首先就是材料,造发动机的钢材、合金,得能扛得住上千度的高温和巨大的压力,还得特别耐磨,同时又要尽可能地轻。
这些特殊的金属配方,是人家德国、日本花了一百多年,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摸索出来的,是人家的看家本事,专利壁垒高得很,你想学都找不到门路。
其次是加工精度,发动机里那些零件,相互之间的配合间隙,要精确到微米,比咱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好几十倍。
这就要求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机床和加工工艺,差一点儿都不行,不然发动机的动力、油耗、寿命都会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那套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脑控制程序。
怎么让每一滴汽油在最合适的时间喷进去,烧得最干净,发出的力气最大,这背后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算法,是人家几代工程师智慧的结晶。
咱们过去搞合资,想着能“市场换技术”,结果发现,人家愿意把生产线搬过来,但最核心的研发技术和源代码,捂得比谁都严实。
这就好比你拿到了一本武功秘籍的目录,但每一招具体怎么练,内功心法是什么,人家一个字都不教你。
所以在燃油车这条别人已经跑了一百多年的老赛道上,我们作为后来者,想追上去,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就在大家觉得咱们可能真得这么一直追下去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机会来了,那就是新能源,就是电动汽车。
这个变化,就好比大家都在比谁的拳脚功夫厉害,结果我们这边直接掏出了一把新式武器,游戏规则一下子就变了。
咱们国家看得很清楚,与其在燃油发动机这条老路上跟人家死磕,不如干脆换一条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于是,国家层面的各种支持和鼓励政策,都开始向电动汽车倾斜。
电动车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不再是那个复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了,而是变成了电池、电机和电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电”系统。
一下子,困扰我们多年的“心脏病”问题,被巧妙地绕过去了。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全世界几乎所有玩家都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谁跑得快,谁就有机会领先。
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上演了一出惊天大逆转。
在电池这个领域,我们甚至做到了世界领先。
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几乎是以一种拼命三郎的架势,迅速把技术做了起来。
比如比亚迪搞出来的“刀片电池”,通过一个很巧妙的结构设计,让电池在车里既安全,又能装下更多电量,一下子解决了很多人担心的安全和续航问题。
现在,全世界的电动车,有相当大一部分用的都是中国生产的电池。
我们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心脏病”,还反过来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心脏”供应商。
在电机和电控方面,我们同样进步神速。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竞争也最激烈,这种环境逼着我们的企业必须快速进步,不断推出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
所以,当核心技术不再被人卡脖子之后,中国汽车的能量就彻底爆发了。
咱们用数据说话,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光是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就达到了21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75%,其中新能源车的出口增速更是高达1.6倍。
我们已经稳稳地超过了日本,成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个结果,放在十年前,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些曾经的对手和行业巨头,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就拿日本的丰田来说,它一直是传统汽车界的标杆,以技术扎实、质量可靠闻名。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巨头,它在中国推出的新款电动车,比如一汽丰田的bZ系列,它的电池和电机这些最关键的部件,直接就用了比亚迪的技术。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电动车这条新赛道上,曾经的“老师傅”,现在也得向我们这些“新玩家”学习和合作了。
竞争的焦点也完全变了。
过去我们买车,看的是发动机排量多大,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几秒。
现在呢?
很多年轻人买车,更关心的是车里的屏幕大不大,系统好不好用,能不能跟手机无缝连接,自动驾驶功能聪不聪明。
汽车,正在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
你看现在的新车,都在宣传什么?
车里有十几个喇叭的JBL音响,有可以变幻上百种颜色的氛围灯,有巨大的全景天窗,前排座椅甚至可以一键放平,让你在车里舒舒服服地躺着休息。
座椅还带加热、通风甚至按摩功能。
这些过去只有在几十上百万的豪华车上才有的享受,现在十几万的国产车或者合资新车上,都成了标配。
这种把高科技、高配置用亲民价格普及给大众的做法,我们称之为“科技平权”,这也是中国车企最擅长的事情。
他们凭借着我们国家完善的工业链条和巨大的生产规模,能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这种打法,让很多传统汽车品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游戏规则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一套了。
从前是我们看着人家的配置单流口水,现在轮到他们来研究我们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了。
所以,从被嘲笑“五十年造不出好发动机”,到今天赢得对手的尊敬、出口量全球第一,这背后不是什么运气,而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战略选择和全产业链的奋起直追。
我们没有在别人的优势领域里死磕,而是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把曾经的短板,变成了今天引以为傲的长处。
全部评论 (0)